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信息: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副标题: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2-28 01:51:4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招聘# 导语】学而不思则罔,在掌握知识点之后将其运用在解题中才是学习的好方法。©文档大全网为您提供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快来练习一下吧!

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 )。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A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B )。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B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C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的是《 D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A 》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 C )《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

  二、多选题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C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沛西•能  D.杜威

  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 ABC )。

  A.对生活的理解  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C.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D.教育即生活

  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 ABCDE )。

  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AB  )。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

  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CD )。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

  6.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ABCD )。

  A.鲜明的阶级性  B.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教育形式简单

  7.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BC )。

  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教育的方法。

  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  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8.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 ABD )。

  A.规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叙述性定义  D.纲领性定义

  9.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基本学说有( ABCD )。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教育文化说”

  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ACD  )。

  A.生活与教育  B.教育即生活  C.对生活的理解  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

  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

  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10.文化*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四、材料分析题

  1.当非洲南部狮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狮通过一种有意识的体操动作进行自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一头狮子由于距离判断得不准致使一匹斑马逃脱,或者不能正确地跃到悬岩顶部,从那里轻易地扑向猎物,此后,这头狮子便多次重新开始仅仅是独自的练习。接着,在这头狮子练习时会有两头狮子突然来到,这头狮子先引着到来的两头狮子围着悬岩转,使后者了解困难所在;当两头狮子被领回起点时,这头狮子便跃向悬岩以结束其演习。目睹这种情景的本地人曾指出,在这种奇怪的情景的全过程中,狮子不断地吼叫,不断地“交谈”。多亏了这种自我教育,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

  这则故事说明动物界中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其本质是一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这则案例涉及到对教育的本质认识的基本问题,基本上与论述题3相同。只有对人的教育本质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真正区分人的教育和动物的教育

  2.古代印度的教育

  全社会分为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只有第一、二种姓的人可以接受教育。《吠陀》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反映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教育形式简单。

  请结合材料,谈谈对古代教育的认识。

  五、论述题

  1.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以大工业生产为背景,科学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2)普及教育受到重视;

  3)教育愈加被利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4)资本主义国家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其经济发展的一种国策;

  5)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产生和传播。

  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

  2)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日趋结合;

  3)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

  4)现代教育具有商品性;

  5)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6)现代教育具有发展性;

  7)现代教育具有民主性;

  8)现代教育的主体性;

  9)民族性与国际性日益结合;

  10)现代教育的生态意识在增强。

  3.谈谈对现代教育本质的认识。

  1)对于各种教育本质观进行简单的述评;

  2)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3)从关系角度看,考察教育本质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教育的方法;

  4)从教育的概念看,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

现代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C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B )。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D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C )。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A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C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A )。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

  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C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B )。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D)。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  D.主体论

  二)多选题

  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D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

  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BCD )。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  D.培养人才途径

  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ACD )。

  A.席勒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赫尔巴特

  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ABC )。

  A.激励  B.指导  C.评价  D.指令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BC )。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  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

  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  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是( AB )。

  A.教育行动的先导  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BCD )。

  A.商品的计划性生产  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  C.自由时间增多  D.新产业不断兴起

  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 ABC )。

  A.主体性因素  B.价值倾向因素  C.存在方式因素  D.客体性因素

  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 ABCD )。

  A.强制性  B.宏观性  C.历史性  D.理想性

  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ABCD )。

  A.定性  B.定向  C.定位  D.定点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3.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4.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5.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依据。(×)

  6.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7.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

  8.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9.“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

  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

  (1)激励功能。教育目的蕴涵着观念价值,与期望值形成合力,吸引实践者采取行动。

  (2)指导功能。首先体现在指导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其次调节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

  (3)评价功能。首先是看教育实践是否与教育目的吻合;其次是看教育目的是否切合实际。

  要明确的是,教育目的功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2.试论述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

  教育目的内容通常包括对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与人才规格作出具体规定,要给教育目的明确地定性、定向、定位和定点。

  (1)定性。指明教育目的性质,提示教育目的本质;

  (2)定向。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作出概括提炼。

  (3)定位。确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

  (4)定点。对受教育者的人才规格作出简洁明确的具体规定。

  定性、定向、定位和定点是教育目的表述中内容结构的四大要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五)材料分析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对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

  对比教材里《教育法》中的我国教育方针的表述,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有何重要意义?

  《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新的发展:

  (1)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

  (2)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

  新的教育方针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1)是科学性。表述涵盖了教育的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内涵。这一表述集中反映了教育的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规律,因而是科学的、严谨的、全面的;

  (2)是时代性。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相对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言,更明确、更直接地突出了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宪法原则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次完整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也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对象的基本素质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表述立足国情,着眼素质教育,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洋溢着时代精神;

  (3)是实践性(或称可行性)。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较之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方面拓宽了对培养人才途径的认识。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但不是惟一的实践活动,我们培养人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更要坚持教育同整个社会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拓宽了对教育功能的认识。

  2.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受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请用教育目的理论的有关知识,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

  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妥当的。因为:

  (1)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杀鸡儆猴”,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了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

  (2)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在整个时间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说教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

  (3)既是现代教育目的价值观中“客体论”向“主体论”转变,也是教育目的中由“占有性个人主体”向“共存的类主体”转变的集中体现。老师没有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的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表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无声的引导。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现代化是以( D )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  B.经济  C.教育  D.人

  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 C )。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

  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 B )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A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二)多选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 BCD )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A.道德原则  B.劳动能力  C.社会关系  D.全人类解放

  2.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 ABCD )。

  A.生产力  B.社会关系  C.环境  D.教育

  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ABC  )三种心理内化形式。

  A.道德内化  B.知识内化  C.智力内化  D.语言内化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6.教育等于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完全取决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取决于分工以及由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句话。

  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

  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受遗传素质的影响,也受到社会需要)分工等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环境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

  四)论述题

  1.素质教育为什么对人的现代化起着巨大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素质教育对人的现代化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由素质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①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②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终身性与开放性。

  这种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素质教育是实现主体发展目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性,追求并实现人的价值理想的过程。

  ②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过程。

  ③素质教育是完成人对现实思想道德水平超越的重要手段。

  2.现代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①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它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②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④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

  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Rx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