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导语】所谓习惯,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而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特别严格,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求他们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下面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1.家长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方法 篇一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几个方法。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聚众打牌,不要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不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学习的事,放下手机调静音,陪伴孩子一起学习。
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规定,如: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再玩游戏,没完成学习任务时,不得做其他任何无关的事情,不得随意更改。同时,父母要抽空陪伴与监督,不能听之任之。
三、自己的玩具自己收,孩子玩了玩具之后,引导他自己收玩具,让玩具“回家”。做不到就没收玩具,家长要说到做到,言出必行。
四、吃饭时不得边吃边玩,要与大人一起坐到餐桌前吃饭。孩子的自控能力差,需要从小抓起,小时候教育只要“一斤”的力气,长大再教,“一吨”力气都不一定教得动。
五、给孩子制定时间表,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按时回家,按时关电视,几点完成作业,游戏玩多长时间。家长要有明确的要求,并随时过问,必要时要加以监督与限制。给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并非不管,尊重孩子并非放任自流。
2.家长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方法 篇二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在0—6岁这个重要的时期,父母要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个孩子都有许多良好的习惯需要去培养,比如教养、社交能力等。同时,父母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对父母的挑战,需要父母付出很大耐心及精力,陪同孩子一起进步。每天进行良好行为的重复,可以加深孩子对此项行为的印象,久而久之,每次处理都采用相同的方法,就可以形成习惯。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给大家一些建议:
1.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小的时候学习能力非常强,不管是好的行为还是坏的行为,他都会模仿。孩子可能不知道这种行为叫什么,但是他能根据大人的行为判断出这种行为代表的意义。因此,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要知道怎么样才算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自身的行为习惯是好的,那么你的孩子就会通过观察你的日常行为和习惯来学习。
2.有礼貌。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要从现在开始,鼓励孩子使用“谢谢”“对不起”“不客气”“请问”等礼貌用语,使它们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参加体育活动。我们所讲的体育活动,不仅仅是跑步、骑车等运动项目,其实,我们日常中的遛狗、堆雪人、种花甚至扫地、拖地这样的家务劳动都是体育活动的一部分。现在的孩子总是在游戏、手机、电视上花太多时间,这会大大加重孩子患上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近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太少。要鼓励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让他们的身体保持在活跃的状态,可以让他们游泳、骑车、跑步、散步等。从小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有助于孩子未来提高自律能力。
4.参加家庭活动。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参加家庭活动非常重要,也十分有利于家庭成员感情的培养。当然,这里的家庭活动指的是一家人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体育活动和家庭活动结合起来,一起散步、一起骑自行车、一起游泳或者捉迷藏,效果会更好。
5.定规矩。我昨天去超市遇见一个小朋友要买饮料。孩子妈妈说:“渴了要喝水,饮料是不能解渴的。”宝宝说:“你不给我买饮料,我就不喝水。”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定下规矩,或者定了规矩没有执行造成的。定规矩是在孩子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3.家长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方法 篇三
1、言传身教,形成内在动力。
有了内在动力,不用父母催促,孩子会自发、自动地去做事情。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基础,给孩子形成一种氛围,因为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范来学习的,比如爸爸在家经常玩游戏,那孩子就会去模仿爸爸的行为,用玩游戏的方式消磨时间,反之,如果爸爸妈妈在家经常在家读书,经常讨论书中的内容和有趣的观点,孩子在这样一个阅读的氛围中长大,他就会自然而然喜欢上阅读,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让孩子习惯这样的方式,慢慢这样的习惯就会内化为孩子的一部分,形成他的内在动力,他习惯了每天读书,他就觉得读书是自然的、轻松的、快乐的事情,如果你不让他看书,他反而不知道要做什么,觉得很难受。对于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他就会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无聊、乏味的事情。
习惯养成的基本路径:通过日常习得—进行大量重复—内化成持久、稳定的行为模式
2、确定目标,及时强化。
我们看到外在是孩子的行为表现,在内看到的是他的心智模式,我们在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进行语言上的引导,对孩子好的表现和行为,及时地鼓励和赞扬,进行强化。
明确的、具体的小目标,更容易实现,目标定的太大,孩子会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有压力,没有去改变的动力。
比如我们想让孩子早晚刷牙、饭前洗手、睡前洗澡,这些要求放在一起就太多了,可以先选择一个小的容易完成的,像饭前洗手,只要孩子做到了、有进步,爸爸妈妈就要及时表扬,强化孩子积极、正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在和孩子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好,不能是爸爸妈妈单方面定目标,强制孩子去执行,要获得孩子的认可和支持,双方达成一致。
确定好目标,及时强化,就能让孩子找到成就感。
3、制定计划,落实具体化。
确定好目标,我们还要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制定计划,这个计划一定要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爸爸妈妈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因为如果孩子做不到的话,他就会产生挫败感,容易放弃,这是不利于习惯养成的,而且会破坏孩子想要改变的内在动力。
我们可以用循序渐进的、难度逐渐增加的方式,让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找到成就感,加上及时的鼓励、认可和表扬,进行强化,他就可能主动去寻找更有调整性的目标。
4、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
要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前三天是非常难受的,过了前三天,这种不舒适的感觉就会逐渐减轻,能够坚持一个月左右,这个习惯就基本形成了。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多地批评、指责和道德绑架。相反,可以给孩子设定奖励制度,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
研究表明,正向强化比惩罚更有持续效果。孩子们特别容易迷恋上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奖励比惩罚要多,所以我们要用鼓励、肯定等正向强化措施,让孩子在摇摆不定,想要放弃的时候,再坚持一下。
而且,强化措施要及时,同样的鼓励语言或鼓励措施,在好的行为发生后及时鼓励、及时强化,效果要远远大于隔了一段时间再去强化。每当孩子在习惯调整方面有努力时,我们马上要给予鼓励和肯定,直到达成习惯调整的目标。
不过有时候也可能会耍赖,或者哭闹表示抗 议,这时候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定,可以向孩子表达共情:“我知道这时候你一定很累,这个事情确实很不容易,但是我们一定不要放弃”。就这样鼓励孩子、陪着孩子,经历这个有挑战的过程。
当孩子坚持下来,他就会特别有成就感,而这样的成就感,也有利于他去建立下一个好习惯,让孩子变得更有自信。
5、合力
首先我们的各个家庭成员之间要合力,在实际生活中,通常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是存在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的,比如爸爸妈妈正在努力培养孩子新的习惯,爷爷奶奶说太累了,今天就先玩一天吧,这样就会让孩子钻空子,所以家庭内部一定要合力。
同时家庭和学校之间也要做到合力,我们可以和老师沟通:我们最近在培养孩子好习惯,有很大的进步,让孩子在班级里面展示展示,老师再给一些鼓励和表扬,这样也能让孩子找到成就感,他会更有动力去坚持。
正在阅读:
家长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方法【3篇】12-23
小学六年级英语毕业考试题及答案201712-16
[幼儿园腊八节主题活动方案]开展腊八节主题活动方案总结06-23
2016九九重阳节讲话稿范文04-14
澳大利亚移民相关条件介绍11-22
加拿大移民政策解析-教育篇07-31
2018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88人公告04-23
高考后美国留学申请方案06-28
高一叙事作文900字:我的烦恼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