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导语】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点》,供大家查阅。
1.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点
基本概念
1、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单位:帕斯卡(Pa):1Pa=1N/m2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具有流动性。
4、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
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显示薄膜受到的压强大小
5、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6、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7、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8、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9、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0、连通器
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基本公式
1、压强通用公式:P=F/S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基本规律
1、液体压强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④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增大压强方法:
①S不变,F↑②F不变,S↓③同时把F↑,S↓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3、液体压强主要类型
4、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
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6、升力
原理: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
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1、实验方案
①原理:F浮=F向上-F向下
②器材: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
③步骤:
㈠测出物体重力G
㈡测出小桶的重力G0
㈢把物体浸入水中,测出物体完全浸没后测力计示数F和排开水和小桶总重力G1
2、计算物体的浮力进行验证: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
排开液体重力:G排=G1-G0
2.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点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3.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点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4.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点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5.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点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点.doc正在阅读: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点08-28
又是一年淘书节作文600字08-05
汽车销售顾问周计划表08-09
做一个“行者”作文550字11-28
2020年黑龙江中西医执业医师成绩查询、成绩单打印时间及入口【附合格分数线】10-15
写给瞿老师的一封信作文350字10-16
2018四川攀枝花成人高考报名条件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