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医学综合专升本试题及答案|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第二部分第六章考点

副标题: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第二部分第六章考点

时间:2023-05-21 07:4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的两种基本方式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经过分解,由结构复杂的、难溶的大分子物质变成结构简单的、可溶的小分子物质。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管的管壁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消化的两种基本方式:

  一、机械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管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及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管的远端推送。

  二、化学性消化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种消化方式称为化学性消化。

  第二节 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消化管平滑肌具有肌组织的共同特性,如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这些特性的表现均有其自已的特点。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兴奋性较骨骼肌为低,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所占的时间比骨骼肌的长得多,而且变异很大。

  二、消化管平滑肌在离体后,置于适宜的环境内,仍能进行良好的节律性运动,但其收缩很缓慢,节律性远不如心肌规则。

  三、消化管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消化管各部分,如胃、肠等之所以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与平滑肌的紧张性有重要的关系;紧张性还使消化管的管腔内经常保持着一定的基础压力;平滑肌的各种收缩活动也就是在紧张性基础上发生的。

  四、消化管平滑肌能适应实际的需要而作很大的伸展

  消化管作为中空的容纳器官来说,这一特性具有重要生理意义。它使消化管有可能容纳好几倍于自已原初体积的食物。

  五、消化管平滑肌对电刺激较不敏感,但对于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则特别敏感,轻微的刺激常可引起强烈的收缩

  消化管平滑肌的这一特性是与它所处的生理环境分不开的,消化管内容物对平滑肌的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是引起内容物推进或排空的自然刺激因素。

第三节 消化管的神经支配

  一、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在横结肠以下的结肠和直肠的副交感神经则来自盆神经。大多数节后神经纤维为胆碱能纤维,一部分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为肽能纤维。一般来讲,胆碱能神经兴奋使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加。

  二、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来自脊髓胸5到腰3节段的侧角。节前纤维在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到胃、肠壁。一般来讲,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为肾上腺素能纤维,交感神经兴奋对胃、肠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起抑制作用。

  三、壁内神经丛

  壁内神经丛包括位于纵行肌和环行肌层之间的肌间神经丛和位于黏膜下层的黏膜下神经丛。由许多神经元和短的神经纤维构成,可完成“局部反射”。

第五节 胃内消化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而呈酸性反应的液体,pH为0.9~1.5。正常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约为1.5~2.5L。

  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一)盐酸

  盐酸有游离酸及与蛋白质结合的结合酸两种形式,两者的总浓度为总酸。正常人空腹胃液总酸度为10~50临床单位,其中游离酸为0~30临床单位,它决定胃液的酸性反应。

  盐酸也称胃酸,其主要作用有:

  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

  3.抑制和杀灭胃内细菌;

  4.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5.有助于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由此可见,胃酸分泌过少将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但若胃酸过多,则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侵蚀作用,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

  (二)胃蛋白酶原

  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为月示、胨及少量多肽。胃蛋白酶起作用的最适pH为2,故胃酸缺乏的病人,蛋白质的消化将受到影响。

  (三)粘液:

  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胃腺中粘液细胞以及贲门腺,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共同分泌胃粘液。其中主要含有糖蛋白,胃粘液最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保护胃粘膜免受盐酸侵害,此外还有润滑食物的作用。

  (四)内因子:

  内因子是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在胃内,它可与VitB12结合.保护VitB12不受酶的水解;到达回肠后,它可与肠壁上的特殊受体结合,促进VitB12的吸收。当体内丧失或缺乏内因子时,进入消化管的VitB12会被破坏或吸收困难,从而造成VitB12缺乏症。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一)促进胃液分泌的调节因素

  进食后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一般按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分成三个时期,即头期、胃期和肠期。这三个时期几乎是同时开始、互相重叠的。

  1.头期胃液分泌 头期胃液分泌的传入冲动均来自头部感受器(眼、耳、鼻、口腔、咽、食管)。一般情况下,头期胃液分泌量较大,约占进食后分泌最的3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的含量均很高。

  2.胃期胃液分泌 食物入胃后,对胃产生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继续引起胃液分泌,胃期分泌的胃液量大,约占进食后总分泌量的6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很高。

  3.肠期胃液分泌 当食物离开胃进入小肠后,还有继续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肠期胃液分泌的量不大,大约占进食后胃液分泌总量的10%,这可能与食物在小肠内同时还产生许多对胃液分泌起抑制性作用的调节机制有关。

  (二)抑制胃液分泌的调节因素

  胃液分泌除受兴奋性因素调节外,还受各种抑制因素的调节,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有精神情绪因素,主要有盐酸、脂肪和高张溶液三种。

  1.脂肪 脂肪进入小肠后其消化产物抑制胃液的分泌;

  2.盐酸,胃内pH值降到1.2~1.5时,对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

  3.高张溶液,可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的分泌。

  三、胃运动的形式及胃排空

  (一)胃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 消化管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收缩。有利于保持消化管一定的形态位置,维持消化管内一定的压力有助于食物的消化、推进和排空。

  2.容受性舒张食物刺激咽和食管,可通过反射使胃底、胃体肌肉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具有容纳和贮存食物的作用。是胃特有的运动形式。

  3.胃的蠕动食物进入胃约5min蠕动即开始,蠕动波从贲门开始向幽门方向推进。初始时波细小不易见到,到胃中部时才变得明显起来,有些波可以达到幽门,甚至进入十二指肠;但也有些波只到胃窦部即消失。蠕动是胃壁平滑肌去极化慢波触发电位而引起的,故其频率约为3次/min,只需1min左右即可达到幽门。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蠕动波通常可排出1~3m1的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胃蠕动的生理意义在于: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第二部分第六章考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B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