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时间:2023-07-25 09:0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 导语】高中生物对于许多理科学生来说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因为在生物学上有太多的记忆和理解。©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4 (5).jpg

1.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篇一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_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_的_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_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_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二、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2.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篇二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

  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差幅不超过1OC)

  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

  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⑵、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篇三


  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3、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11、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12、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3、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14、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15、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16、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

  18、细胞都能增殖、都能进行DNA复制,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19、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0、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4.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篇四


  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2、光合作用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5.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篇五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_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_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_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_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_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_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6.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篇六


  一、相关概念

  1、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R—CH—COO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2、催化作用:如酶;

  3、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4、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5、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2、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0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