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女娲补天》

副标题: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女娲补天》

时间:2022-03-30 03:51:0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 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女娲补天》,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及结构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复述。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

  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女娲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想一想女娲为什么补天,怎么补天,结果怎样。

  指名说为什么补天。板书:发洪水(挣扎)__起大火(围困)__大窟窿(喷火)

  指名说怎么补天。板书:造船救人求雨灭火__炼石补天

  指名说结果怎样。板书:天补好了____师: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女娲说什么?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不怕困难__不怕危险__拯救人类

  二、简要复述课文

  1.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多么勇敢善良的女娲,多么感人的神话故事!你们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请大家按下面的要求复述课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文章的叙述顺序进行复述。

  (2)抓住故事情节和重点词句,用自己的话来说。

  (3)复述要清楚明白,像是在给别人讲故事。

  2.在学生试说后指名复述课文。学生评议,教师相机点拨:我们复述课文的时候要做到有条理,把故事讲完整。

  3.小结:同学们都评得很好。我们在复述时不仅要恰当运用课文的重点词句,还要进行创新,用自己的话复述,这样才能说得更精彩。

  三、创造性复述课文

  师:复述课文,除了像刚才那样简要复述外,还可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怎样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呢?

  (一)出示要求

  1.在课文的重要情节中加入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

  2.结合课外知识为课文补充情节。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二)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根据女娲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补充具体情节。

  语言:女娲向雨神求雨:“雨神,请你快快降雨,把这场大火熄灭,救救这些可怜的人类吧!”

  神态:看着人们痛苦的表情,女娲伤心极了。

  心理活动:女娲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被大火围困,心想:人类正在受苦受难,我一定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动作:女娲仰着头,高高捧起炼好的五彩石对着大窟窿小心翼翼地填补起来,女娲终于把天补好了,天空顿时变得金光四射,绚丽多彩。

  小结: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描述,使女娲补天的情节更加生动、具体。

  2.挖掘课文留白,想象女娲补天遇到的各种困难。

  师:女娲炼石补天还会碰到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抓住下面重点作描述

  (1)寻石不易。(几天几夜)

  (2)炼石不易。(五天五夜)

  (3)火势凶猛。(大火越来越猛,火光把整个天空照得通红。)

  小结:想象女娲补天遇到的各种困难,能进一步烘托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品质。

  3.结合课外知识为课文补充情节。

  师:《女娲补天》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你在课外阅读过有关女娲的传说吗?能结合课文进行复述吗?学生复述

  1.女娲伸手到东海里捉了一只大乌龟,砍下它的四只抓子,立在大地的四个角上当天柱,把天空撑起来。再把炼好的五彩石液小心地抹到窟窿上,天就补好了。

  2.女娲把海里兴风作浪的大黑龙杀死了,并用补天剩下的石液堵住洪水,塞平大地的裂缝。

  小结:灵活运用课外知识,能使我们复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四)要求完整连贯、有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并根据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的三个要点进行评议。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创造性复述课文的方法,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训练,相信你们会复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创意。

  四、课外延伸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续编故事:想象女娲把天补好之后人们安居乐业的景象,然后写下来。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检查、交流、汉字演变过程、填表等方式正确读写“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轰隆隆、围困、挣扎、冶炼”等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尝试练习用批注的方式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用关键词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掌握抓“关键词+想象”的方法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复述故事。

  一、揭题导入

  1、师:亲爱的同学们,还记得他么?(出示盘古图片)他就是盘古。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么?(顶天立地、力大无穷)是呀,他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能够开天辟地,有着非常神奇的本领。

  2、师:她,大家认识么?(出示女娲图片)女娲。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和她有关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师板书:女娲补天。

  二、检查词语,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带出句子。

  出示一组词语: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挣扎

  带出课文: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①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③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读文章,读完一段要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然后可以用一个句子、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语把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出来。写在段落的旁边,这叫“批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面几个自然段我们也尝试着练习一下。

  2、检查生字带出段落。

  出示二组词语:熄灭喷火缺少纯青石冶炼

  ①指导学习“冶炼”。

  师:女娲把五彩石炼成什么?用什么炼的?

  借助汉字演变讲解:咱们来看一看古人造的“冶”字,底下的是火,上面两横代表的是金属,把金属放在火上烧,融化成液体,就是冶炼。右边的这个部分是刀,代表兵器,表示冶炼之后可以做成兵器。后来呀,由于冶炼技术的不断先进,做出来的用具也越来越丰富,“冶”字就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你看,古人的造字多有意思呀。

  ②检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女娲都做了哪些事?

  ③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

  3、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讲故事,品味神奇

  (一)练说故事起因。

  1、动画引入。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2、默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到这些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

  默读第一自然段,找1—2个关键词填一填。

  天哪,

  太可怕了!

  什么

  怎么样了

  地

  震裂

  田野

  到处是洪水

  3、汇报,交流。出示、校对。

  4、读这些关键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哪些画面?(指名说)

  5、出示图片,引读。(你们看——)

  6、朗读。

  (1)出示重点语段,把你们刚才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画面。

  (2)抓住这些词语相信你们还能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点红:一大块一个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

  7、回到学习单练说。

  读着读着,这些画面就跳入我们眼前,你能试着不看书,把这些画面讲出来吗?把刚才的学习单拿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8、指名说。引导以“天哪,太可怕了!”开头。

  点评:是呀,不知不觉同学们已经学会讲神话故事了。利用关键词+合理的想象是练习讲神话故事的好办法哦。

  9、如果不看学习单上的这些关键词你能说吗?试一试。

  点评:你已经学会了抓住几个方面把几幅画连在一起有条理的讲故事了,真了不起。(板书:有条理)

  (二)练说整段话。

  1、听得出来,这些故事已经在你的脑海中了,老师再提高一点要求,出示:自从……一直过着……不知过了多少年……

  用上这几个词,把整段话连起来讲。你们会讲吗?

  2、练习。指名讲。

  四、概括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看,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多读神话,更要讲神话故事。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总结板书。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女娲补天》.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q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