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1、小说创作背景: 原文节选自小说“Cold Mountain”的首个章节“The Shadow of a Crow”,正如一个好的戏剧需要一个好的序幕一样,一本小说的开篇时整部作品的灵感之源,它引导故事的发展,奠定整部作品的风格基调,因此我选择这部作品的前两个章节作为原文文本。 小说“Cold Mountain”,本人译作《寒山》(下文将直接称其为《寒山》)。作者查尔斯•弗雷泽,生长并隐居于北卡罗莱纳州蓝岭南部山区。《寒山》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目前为止他一部小说。作品以当地历史为背景,以作者的高祖父起代代相传的家族故事为基础,叙述了一个动人的奥德赛式的归家故事。本书因“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复杂情感与关系”而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书商协会年度图书大奖,成为美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并且与《Gone with the wind》齐名,并称为“20世纪美国文学双璧”。 2、小说主要内容: 小说《寒山》,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于美国南部的奥德赛式的故事。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际,一个受伤的士兵英曼,离开残酷的战场,穿过那片残破的、即将遭受败衄的南方土地,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回到自己战前的心上人艾达身边的故事。一路上,英曼历经磨难,意外地与许多不同阶级的人相遇,包括奴隶、刺客、战士、女巫等,也要逃避搜捕逃兵的卫队。与此同时,失去英曼音讯的艾达,在勇敢顽强的年轻姑娘鲁比的帮助下,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坚毅地捍卫着父亲留下的农场,并一心期待爱人归来。一天天,战事未曾停歇,但是英曼与艾达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他们在战火中,各自期待着和平与重逢的到来。英曼的“奥德赛”与艾达的奋斗互相交织,他们长期隔绝的生活将会随着战争的结束而交汇,爱情的甜蜜与幸福也将随之而来。 3、翻译研究难易程度: 文学文本中的“表达意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语言资源的使用来实现,如句法和词汇选择、韵律、音色、音量等,以至于形式本身也完全加入到意义的构建之中。弗雷泽在小说中,突出了“人与土地复杂的关系和情感”,他笔下的大自然生动而残酷,笔触所及,往往秋毫毕现,有着深入事物隐秘本质的穿透力,但决非一般牵强的所谓风景描写。而他笔下的人物立体而丰满,既具有艾默生式的冷静沉思,又有惠特曼式的活力质朴。我该如何遣词造句,才能在准确传达意的同时,又能恰当地传情,既让弗雷泽笔下的大自然更具有美感和活力,又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和叙事基调,使译文不失作品本身的黯淡色调,这是我翻译过程中的重点,亦是难点所在。 4、小说文体风格、语言特点、文化因素: 美国南方和北方之间,横亘着南北战争,文学的发展迥异。相对来说,南方文学有一种惨烈、极端的对土地和自然的热爱,对工业文明的拒斥;而北方文学的这种情绪,要么是资本主义的温情脉脉,要么是商人阶层的言不由衷。《寒山》是典型的南方文学,弥漫于字里行间的是南方文学特有的对土地和家庭的迷恋以及对自然的歌颂。 同时,《寒山》也是一部典型的西方小说,主题就是风土人情和性爱情。而二者得以展现的基础,则是文学的伟大母题——战争、爱情与回家。一场南北战争,成为美国文学取之不尽的母题。《寒山》实际上不是描写战争,而是以战争为故事背景,其主题是对战争的逃离和厌倦,以及对家庭的向往和迷恋。 查尔斯•弗雷泽深刻地洞察到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孤独状态的危险。他将伟大的爱情故事与孤单凄惨的迢迢长路融为一体。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描述了美国南方的山水和田园之美,以此侧面描写、映衬战争的血腥。他对于社会的变迁,具有与那些19世纪的伟大小说家同样敏锐的观察力。查尔斯•弗雷泽历时七年创作出来的作品,体现了美国文化中秀的一种传统,他对山与水的描写非常真实,把对土地的热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作者的行文风格和思想都深受梭罗的影响,梭罗,在1845-1847年间独自一人幽居瓦尔登湖畔木屋,渔猎、耕耘、深思、写作了一本寂寞而恬静的书《瓦尔登湖》,对于春天,对于黎明,对于寂寞,梭罗都作了极其动人细腻的描写。而查尔斯•弗雷泽在一次访谈中也曾透露他在准备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北卡罗来纳的群山之中记录生态环境:野生植物、农作物、果树和季节的变化。因此,当作品谈及危岩、峭壁、丛林和飞瀑这些自然的杰作,笔触所及,往往秋毫毕现,有着深入事物隐秘本质的穿透力,决非一般牵强的所谓风景描写。 5、原文文本的阐述、分析和综述: 有人认为,查尔斯•弗雷泽是在写作一部奥德赛式的归乡故事,同样描述了爱情与回家,在“回家”途中,风土人情以及探险奇遇的故事得以展开。更有人在《寒山》中发现了惠特曼式的粗朴真挚的大地情怀,这些大体不错,就文学母题的反复和叙述风格的接近而言,我们总是可以找到熟悉的原型。然而,仔细辨别便会发现,弗雷泽笔下的人物,并不似荷马史诗中众神之子一般,被赋予恒久宁静的形态与光彩,与惠特曼风格中无缘由的热情、无拘束的自我与浪漫也相去甚远。弗雷泽所写到的大地是满目创痍的大地,是遍布伤口和血泪的近距离景物,是包含着迄今为止全部令人心碎的人类历史梦魇与伤痛的悲歌。《寒山》实际上是有关自然、生命和死亡主题的写作,但并非是耽于自然、生命和死亡的终极问题而冥想苦思的书;它是关于苦难历程和崎岖命运的书,却从未打算惩恶扬善或鼓励抗争。想想海明威和福克纳,或者再想一想哈里特•比彻•斯陀,我们似乎很难发现有类似《寒山》这样的小说先例,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无法在《寒山》与美国文学的那些尽人皆知的传统之间找到什么内在的联系,但是,我们又很难否认它的美国特性、美国气质,以及它的很显然已经由来已久的美国方法。这些特性、气质和方法,使我想到某种乡村或田园味道的食品而非精神之类,它是质朴、强烈和更富肉体气息的东西,是某种基本上未受习惯文化浸染而又不乏创造的崭新混合体。 翻开《寒山》,我可以看到茂密繁盛的森林、巍峨耸立的群山、淙淙流淌的小溪、蔚蓝清澈的天空,以及分布于其间的各种极富生命力的生命体。弗雷泽依照一种生物学、地理学的方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副既时刻处于惊心动魄的争斗与变化之中,又不断自动调节为稳定与恒态的世间万象图:繁殖——侵吞——毁灭——新生,循环往复。光线的变化与季节的交替、尸首的腐烂与伤口的愈合、暴虐的生存角逐与残酷的食物之链,病死在上游水源中的耕牛,使三个抢掠的联邦士兵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一头肥猪,头脑中保存着将近九百支小提琴曲但身体被射中三枪的垂危老者,黑奴、切诺基人和印第安人,还有音乐,农业,基督教,以及1864年的南北战争。所有这一切,都像是极其漫不经心地均匀分布于书中,并无孰轻孰重之分。毫无疑问,弗雷泽表明了一种与任何形式的现代人文主义相脱离的决心,并且也部分地做到了:作品由美国南北战争到各种生命间你死我活的无声战争,突出地展现了“人类与土地之间复杂的关系和情感。”弗雷泽在《寒山》中,重新阐释了生命,尤其是涤去了历史的再造与人类文明的左右的自然,真实地再现了自然界的生命体,通过主人公地细微观察与冷静沉思,还原了它们的懦弱与坚强,低贱与尊贵,美好与残酷。 随着故事情节地递进男主人公英曼的迢遥归乡路,女主人公艾达困守的农庄,地图一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某些阴影与皱褶间一点点被拉近、放大,显现为富有生气的大地面貌和机理,延展成生命的坚毅不屈。在某种程度上,弗雷泽忽略了英曼其实是一个从医院溜出来的逃兵这一事实,相反,他使其成为一个勤谨多思的自然哲学家,一个历经苍桑劳顿,但意气并未消沉的徒步旅行者。这个人既打量冷漠的自然,也端详灵魂已被毁坏的人类,他陷入爱默森式的精微观察与沉思,又像惠特漫一样褒扬肉体的活力与气味。而艾达,那个差一点被读书弹琴之类的教养损害到智力的美丽女性,也因与地位悬殊的下等姑娘鲁比结盟,开始全方位地把自己投入进生活和土地。鲁比在物质生活层面先知般神秘精确的知识,使艾达彻底脱离了从前仅限于贵族式庭院的狭隘阅历。 《寒山》重新创造了一个已经消失的世界,弗雷泽对于社会的变迁,具有与那些十九世纪的伟大小说家同样敏锐的观察力,他深刻地洞察到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孤独状态的危险,描绘了大时代下的战争残酷与人性光辉。 《寒山》看似是一部战乱时期的爱情故事,其实,它更多的是探讨了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一种对土地的热爱;以及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而不应该受到政治与战争妨碍的自由理想;更深一步要探讨的是人生对孤独的恐惧和逃避。也许,就是因为这种对人类永恒话题的探讨,该书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6、相关理论与观点: 功能对等理论,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奈达1964年提出“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a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后来,奈达又将其改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后来,奈达又进一步将其阐释为动态对等,认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奈达为了强调对等的灵活性将其分为两个层次: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前者指译文读者应能以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使用功能对等理论从翻译的功能和目的出发,回避直译和意译的两难处境,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如果译者的目的是原封不动地传递源语文化,甚至是源语的语言特色,那么他就可以采取直译的手段,甚至是隔行对照翻译;反之,如果其目的是使得译文在译语中发挥原文在源语中类似的功能,就需要以译语读者的需求为本, 采用归化式翻译, 追求译文的流畅、易懂(尊重原文风格),增强译文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效果。简而言之,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文学作品也有不同的目的,与每个目的对应的是不同的翻译策略。 正确运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方法: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主张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派”提出译文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还要克服文化的障碍,而译者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文化冲突。异化(foreignization)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化派”提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文化间的交流,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和”是为了不造成译语读者误解和费解;“不同”就是要尽量保持原文有代表性差异特征,为了保留原文代表性差异,可以采用“直译夹注”、“直译加注”的方法。如果“异化”的译法可能造成译语读者的误解,为了在深层语义或语用意义对等,不妨采用“归化”的处理。翻译标准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深刻理解,正确把握。为达到高标准,艺术地“传真”原文的文化与风格,翻译时应采用“异化”、“归化”或者“异化”“归化”结合的手段。 忠实(faithfulness)与通顺(Naturalness):鲁迅曾经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翻译要兼顾忠实和通顺。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情况出现。忠实还指保持原作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的个人风格等。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流畅的现代语言,没有文理不通、晦涩难懂等现象。 参考文献 1、正确把握翻译标准 灵活运用翻译方法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SGS200301025.htm 2、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1-2005012485.htm 3、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1-1011018193.htm 4、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1-1011018257.htm 5试论英语小说汉译的风格再现 (李爱华;试论英语小说汉译的风格再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42-2006075776.htm 6、小说叙事传统与小说翻译策略(郎琳;小说叙事传统与小说翻译策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CWY200302028.htm 7、审美想象、文学语言形象化与文学翻译中的等值——《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比较 (史青玲,窦汝芬;审美想象、文学语言形象化与文学翻译中的等值——《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HX200305025.htm 8、查尔斯•弗雷泽小说《寒山》与美国南方文学传统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02-1011246678.htm 9、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90013-2002114317.htm 二、研究意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理论价值:通过文学翻译实践,对翻译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和研究,借助文艺学、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理论,对文学翻译过程中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作出合理的、科学的描述和阐释,对我们认识文学翻译的本质,把握、处理好翻译中面临的各种关系,采取各种可资借鉴的手段,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好翻译中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现实意义: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过程。《寒山》因“描写了人与土地复杂的关系及情感”而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书商协会年度图书大奖,并成为美国十大畅销书之一。该书的主题和特色可用三句话概括:催人泪下的回家心路;感人肺腑的爱情诗篇;史诗般的战争与土地、爱情与人性描写。《寒山》重新创造了一个已经消失的世界,对现代人呼唤和平、反对战争依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或框架;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等) 研究目标:通过对《寒山》原文进行翻译,掌握文学作品翻译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理解原作的精神实质、把握原文的语言特点和文体风格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翻译技巧和研究方法,力求将原作的精神内容和艺术魅力在译作中真实再现,使译文与原文的叙事基调和文体风格一致,不见翻译之痕迹。 研究重点与难点: 首先,关于小说名字“Cold Mountain”,在内地,大多数人译为《冷山》,港版则意译为《乱世情天》,而我则倾向于将其译为《寒山》。原因是: 弗雷泽在该书卷首安排了两段,“献给凯瑟琳和安妮的话” 其中一段是 Men ask the way to Cold Mountain. Cold Mountain:There’s no through trail. ——Han Shan 弗雷泽引用的是唐朝诗僧寒山和尚的诗。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弗雷泽所说的“cold mountain”是指他的生长并隐居的北卡罗莱纳州蓝岭南部山脉的一座山,冬天大雪弥漫,寒气袭人,因此,考虑到作者对中国唐朝诗人寒山的崇敬之情,“Cold Mountain”应译为“寒山”为佳。而作者笔下的两位主人公,英曼和艾达历经重重磨难,最终相会于寒山,不正是应了诗中那句“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吗? 其次,文学翻译强调“忠实、准确”地传达出思想内容,这是翻译的最基本要求。翻译不是创作,其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实质和风貌,不得随心所欲,自由发挥。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特点不同,规律不同,一成不变地进行翻译是产生不了应有效果的。因此就需要进行调整,在保持“神韵”的准则下语言上作些变通——这便是文学翻译的“再创作”。不如此,翻译出来的东西看似忠实,实则成了死译、硬译,违背了原作的精神风貌。 另外,文学作品还着重强调了“风格特色”,这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关键之一。没有风格的作品必然显得苍白无血,毫无生气,正如人缺少了他的个性一样。而作品有了风格,人物的音容笑貌便会跃然纸上,机趣横生。因此,作为文学翻译,它必然也要力求传达出原著的这种精神风貌,否则这种翻译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在不改变作者的叙事风格的前提下,如何使用最“中国”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初衷传递给作者,又能使译文既通俗易读又具艺术效果,是这类文学作品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这对于译者而言,不啻于重新创作一部“中国的”文学作品。 Table of Contents Abstract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Integrated Study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1.1.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1.1.1 Characteristics of Fictional Translation 1.2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1.3 Basic Strategies Adopted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1.3.1 Literal Vs Free--The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Chapter Two Introduction of Charles Frazier and Cold Mountain 2.1 The Introduction of Charles Frazier 2.2 The Introduction of Cold Mountain 2.2.1 The Background of Cold Mountain 2.2.2 The Theme of Cold Mountain 2.2.3 The Style of Cold Mountain 2.2.4 Analysis of Excerpt Chapter Three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with Commentary 3.1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3.2 Mai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with Commentary 4.1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4.2 Domestication Vs Foreignization-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 4.3 Dialectical Faithfulness- The Translation of Contents 4.3.1 Unfaithfulness on Linguistic Aspect 4.3.2 Unfaithfulness on Cultural Aspect 4.4 Expressiveness-The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4.4.1 Accuracy, Distinctiveness, Vividness and Naturalness 4.5 Closeness-The Translation of Style 4.5.1 Syntax 4.5.2 Figures of Speech 4.5.3 Diction 4.5.4 Dialogues and Letters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四、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1、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有 (1)经验总结方法(Experience Summarization Method):通过对翻译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运用所学翻译理论,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自己的翻译经验。 (2)描述性研究法(Descriptive Study ):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是对各种翻译理论的一般性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3)文献研究法(Data Studies):在确定原文文稿为文学体裁后,我通过收集有关文学作品翻译的文献,获得了相关的理论和翻译经验,从而帮助我全面、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翻译特点。 2、实施步骤 在目前材料搜集的基础上,本位写作计划分为以下几步: (1)20XX年6月──20XX年9月 确定翻译报告原文部分,收集文献资料,完善论文写作语料,草拟论文写作提纲,同时加强相关翻译理论的学习。 (2)20XX年9月——20XX年10月24日 对原文部分进行初步翻译并进行多次修改。对翻译过程中用到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和反思,找出恰当的翻译策略,并提交开题报告。 (3)20XX年11月——20XX年2月 通过不断学习,修改充实论文内容,完成述评报告初稿。请导师指出原文译稿及论文初稿中的问题,加以修改,完成论文的二稿。 (4)20XX年3月中旬,提交经过多次修改后的检测稿。 (5)20XX年4月初,完成论文终稿,提交盲审稿。 (6)20XX年5月下旬,参加论文答辩。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doc正在阅读: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翻译硕士开题报告07-30
品秋作文300字11-11
初中写景作文:美丽的校园作文600字05-27
vivos15e和oppok10哪个好-手机参数对比06-13
2023年华夏银行山西长治分行社会招聘公告(报名时间2月15日截止)01-19
2019浙江省海宁市传媒中心招聘报名9月4日至6日03-25
如何顺利办理加拿大留学生签证02-03
2020年江西中西医执业医师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1月9日-21日】01-08
美国移民新形势:程序员赴美工作很吃香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