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考申论热点示例精选合辑

时间:2023-10-11 00:5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务员考试# #2024年国考申论热点示例精选合辑#】2024年国考备考正在进行中,为了方便考生及时有效的备考,下面©文档大全网为您精心整理了2024年国考申论热点示例精选合辑,欢迎大家的参考。如想获取更多国考的备考资料,请关注©文档大全网的更新。
171.jpg

1.2024年国考申论热点示例精选合辑 篇一


  热点背景: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从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节资源、绿生活五个方面着手。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之需、发展之要、应有之义。

  综合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1.调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2.优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把该开发的地方高效集约开发好,该保护的区域严格保护起来,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严格控制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环境风险项目,严守生态红线,守护好重要生态空间。

  3.强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产业加法。

  4.节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全面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循环发展,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理,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5.绿生活。广泛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节约型机关等行动,倡导鼓励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2024年国考申论热点示例精选合辑 篇二


  【热点背景】

  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农村要留得住乡愁,必须振兴乡土文化。同时,只有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公考角度解读】

  [存在的问题]

  1.村庄合并,乡土文化失去载体。

  官方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4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减至252万个,10年锐减110万个自然村。这意味着,每天有300个村庄消亡。这一时期是我国村庄合并的热潮期。

  2.乡村教育生态危机。

  城镇化战略推进,一村一校局面被打破,取代的是几村一校,村庄的文化高地不在,村庄的文化脉络维系受到影响,呈现虚化、空洞化的现状。

  3.乡村人口外流,乡土文化失去传承的主体。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村家庭劳力的主力军,农村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主体,然而,当前由于农村经济落后,缺乏支柱产业,农民不得不进城务工,使得农村逐渐空心化,空巢化。

  [影响]

  1.村庄合并,乡村传统的道德与权威弱化,熟人社会加快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并村移居的村民经济面临经济压力过大,就业不足等问题,而逐渐变得封闭自卑。

  2.乡村教育危机乡村人口外流,乡亲弱化,亲情淡漠,扰乱了乡村教育生态的平衡发展,村庄后继无人,文化面临传承及拓展危机。

  [对策]

  1.加强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成立乡镇和村级文联组织,将分散的文艺爱好者聚整为零,成立舞蹈队等文艺团队,积极传承民间文化,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己办文化活动,激发民众的积极性,发挥民众主体作用。

  2.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创新乡村治理必须尊重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避免一刀切的统一规划,推行“撤并数量越多越好,合并人口与面积规模越大越好”的工作标准,盲目贪多求快,用行政手段强行撤并。而要算好“文化帐”重建乡土文化的维系力。

3.2024年国考申论热点示例精选合辑 篇三


  【热点背景】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的新问题。据报道,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已经进入规模化退役期,到20xx年,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吉瓦时。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如何做好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置换等工作,成为一道现实考题。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倘若电池回收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可能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将带来负面影响。

  [综合分析]

  蓄电池回收,难点不在于“要不要”,而是“如何做”。单从回收环节来看,如何平衡车主、车企的利益就是不小难题。从车主角度,换个电池动辄好几万,二手车置换卖不上价,究竟是留车换电池,还是“止损”换新车,令不少车主陷入两难,也降低了主动参与回收的意愿。从车企角度,根据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是电池回收的主体、负有监督责任,但能不能把电池回收回来,主动权却不在自己手中。当然回收电池只是第一步,进一步来看如何实现有效的梯次利用?如何避免拆卸报废带来的环境污染?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方能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大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蓄电池回收,既是一个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也是如何提高治理能力的课题。随着新经济、新领域、新业态层出不穷,老问题得到化解,但一些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比方说共享经济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城市管理难题,再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给个人隐私保护带来隐患,应对这些挑战,无不考验治理者的智慧。治理需要不断升级,跟上快速发展的脚步。不断优化管理方式,补齐制度短板,下足“绣花”的功夫,我们才能推动新经济、新业态行稳致远。

  [参考对策]

  要建立完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退役动力蓄电池高效回收、高值利用的先进示范项目,研究提出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短期来看,需要通过政策供给,在厘清各个主体回收责任上下功夫,保证电池准确地回收到位。长远来看,需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销售、回收、再利用、技术研发等全产业链条发力,让电池回收的制度更完善、监管更严密,让市场有活力、车主有动力。

4.2024年国考申论热点示例精选合辑 篇四


  【热点背景】

  20xx年10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统计法相关条文作出了52处修改。这是统计法自1983年通过以来的第三次修订。此番修订,既是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多个统计领域政策文件精神的法律化,更是针对统计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寻求法律层面的解决之道。其中,遏制造假乱象,提高统计公信力,是公众热议的焦点。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对统计造假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对幕后操纵者进行严厉问责,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提升统计公信力。

  [综合分析]

  无论是平均工资,还是物价指数,统计数据“说”出来的话,好像总跟民众感受不同,故而时常被吐槽。统计的公信力在于其“素颜”的真,统计数据不应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无奈的是,数据失真和造假乱象仍未杜绝,多报虚报、凭空捏报的统计乱象屡见不鲜,少数地方和个别干部法治意识淡薄,弄虚作假影响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等问题仍然突出。

  统计数据失真,除了重复统计、数出多门和基础资料不全等客观因素外,更深层次的原因仍在于“数字出官、官出数据”的扭曲政绩观。首先是想造假——为了领导政绩也好,迫于考核压力也罢,因为数据好看很重要,所以统计造假有动力。其次是能造假——利用权力干预统计工作,强令、授意有关机构、人员拒报、虚报、瞒报或者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后是敢造假——因为统计造假风险小、收益大,东窗事发后也可将责任归罪于“个别工作人员”。

  失真的统计数据,将直接误导决策部门研判经济形势,因此必须零容忍。

  [对策措施]

  打造不能造假的监督体系。有公信力的统计数据,是不能打扮、不能化妆的,必须“素颜”。而要还原数据真实,关键要打造从不敢造假,到不能造假,直至不想造假的制度体系,让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共同发挥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建立防范和惩治统计弄虚作假责任制和问责制。统计工作坚持党政同责、失职追责,对统计弄虚作假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应当追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5.2024年国考申论热点示例精选合辑 篇五


  【热点背景】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伴随着“洗耳”的歌声,各大社交平台上的宠物视频是互联网上受欢迎的内容之一。由互联网带动的萌宠风潮席卷而来,受到年轻网民的追捧。与此同时,宠物流量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由宠物消费带来的“宠物经济”、“它经济”,成为新消费时代的特征之一。

  【公考角度解读】

  从传统的猫狗到更加细分的宠物种类,从以往的养狗护院、养猫捕鼠到如今的陪伴和社交功能,人们对宠物的定义正在发生改变。调查显示,作为宠物经济消费主力的90后,养宠物的大动力是“单纯喜欢小动物”,背后是愿意为喜欢的事物花钱的消费心理。

  [综合分析]

  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宠物经济及宠物消费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日益增长的单身人群和老龄化程度也间接推动了“它经济”的发展,通过养猫狗等宠物以寄托情感,正成为新的消费和生活习惯,宠物对于主人的意义也从“附属品”向“陪伴者”转化。

  从传统的猫狗到更加细分的宠物种类,从以往的养狗护院、养猫捕鼠到如今的陪伴和社交功能,人们对宠物的定义正在发生改变。调查显示,作为宠物经济消费主力的90后,养宠物的大动力是“单纯喜欢小动物”,背后是愿意为喜欢的事物花钱的消费心理。

  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升级,也引发消费观念和消费内容的改变。宠物经济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以上时,宠物行业往往会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我国已越过这个门槛,进入宠物经济高速发展期,上下游产业链日益发展壮大。20xx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为9915万只,比去年增加766万只。面向未来,中国的宠物市场还有不小的成长空间。

  宠物带起的千亿级市场,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而言,除了宠物交易行业本身,宠物经济的崛起还顺势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如宠物食品、医疗行业、服务行业等,并随着消费升级不断分化出更多细分行业。此外,层出不穷的衍生需求不仅培育出如猫咪咖啡馆等线下产业和“云养猫”营销等服务,还催生了新的职业类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第二批新职业中,“宠物健康护理员”就颇为引人瞩目。

  宠物消费的增长推动了互联网宠物行业的发展。宠物经济不再是单一的货架型饲养模式,而是成为强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宠物生态。近年来许多宠物用品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参考对策]

  宠物经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制度的约束。需要看到,我国宠物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专门针对宠物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行业依然处于自发生长阶段。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诸如携宠出行难、弃养和虐宠、宠物伤人、污染环境等,以及宠物相关服务行业良莠不齐、有效监管缺位等,都制约着宠物经济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宠物管理政策的不断跟进,从保障动物权益、明晰饲养人责任和义务、制定统一行业标准、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制度法规体系。

  制度之外,更需要涵养养宠文明,培育社会共识。一方面,要提升宠物主人的素质,推动树立理性、科学的养宠观念和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保护动物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从而确保宠物经济在良性轨道上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Z7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