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导语】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精彩别致的课件,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生活中体会抽象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就当前实际工作从几个方面研究和突破课件.下面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节选的初中物理课件,欢迎参考。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密度与温度、密度与物质的鉴别知道是学生要明白一般物质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是属于那一类,理解它的关键要懂得密度的计算,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密度,对于密度的计算以及公式的变形都很好的掌握,但是密度在生活中得应用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由于它还与密度的计算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是本学科的一般内容,教学重点是密度的应用。
二、目标及分析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二)、目标分析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就是指能用密度的相关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如风等等。
(2)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就是指通过计算来辨别物质是否是空心,是否含有杂质。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能理解水变成冰为什么体积变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水变成冰与一般的情况不同,要解决这一问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来让学生明白。
四、教学支持条件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视频:选种
问题一: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二)新课教学:
一、密度与温度
视频:龙卷风
例1:(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
实验二: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结论: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2)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介绍水的特点。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问题二:(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
例题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³”等字样。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
例题3:铁的密度为ρ铁 =7.9×103kg/m3 ,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3 ,质量为79 g ,试通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课堂小结:
1、密度与温度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
3、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
六、目标检测:
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学设计
思路 1、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又一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特征,全面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于探究活动的过程要求。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探究者。
2、注重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实验中探究知识,本节创设的情境是“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沙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这一情境来源于生活。在解决问题后又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解决“三峡水库建成对小气候的影响”和“海陆风的成因”,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了解一些常见物质比热容的大小,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过程
与
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感知科学归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根据物理实验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联系实际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难点:
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难点 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沙子、温度计、搅棒、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提要
教学环节个人复备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教师提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会怎样变化?物体放出热量呢?
2、提出实际情境: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沙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新知探究)
一、提出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事例,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进行探究?
2、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探究的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瓷砖和水的温度不一样?
二、猜想和假设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想。
2、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
3、对学生的其他猜想可有选择地简要板书,并组织讨论,启发思考。
三、设计实验
1、要求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2、教师说明: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教师点拨、提问:①如何才能使沙子和水温度升高?
②如何比较沙子和水哪个升温快?可以有几种比较的方法(类比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③实验时要注意沙子和水的哪些条件相同?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口答:①用酒精灯加热。②在相同时间内,看哪个温度升高得多或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看哪个需要加热的时间短。③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
学生设计记录表格。
学生调整实验方案,完善记录表格。
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设计表格,投影部分学生的设计的表格,引导学生评价、改进
物质 质量(kg) 升高200C所需时间(s) 升高400C所需时间(s)
沙水或物质质量(kg) 4min升高的温度(0C) 8min升高的温度(0C)沙水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教师点明:①烧杯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②实验过程中不断搅拌,注意不要损坏烧杯和温度计③小组内的同学相互配合及时记录下相关数据。
2、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的点拨。
五、分析与结论
1、组织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1)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沙比水需要的时间短,说明沙比水吸收的热多。(2)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43“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4、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单位:焦/(千克•0C),符号J/(kg•0C)。
(3)水的比热较大,为4.2×103J/(kg•0C)。
(4)同种物质的比热相同,而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5,热量的计算公式
(1)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 ,式中 表示末温, 表示初温, 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如果用 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则 。
(2)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 ,式中 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如果用 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则 。
(3)热量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 ,只使用于物体温度改变(升温或降温)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对有物态变化的过程不能适用。这一公式表明,物体温度改变(升温或降温)时,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质的比热、物体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的多少这三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的初温或末温无关。因此,不能说“高温的物体放热多,低温的物体吸热多”,也不能说“物体升高的温度多,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因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三个因素有关,分析问题时必须全面考虑。
学生的猜想丰富多样,可能远离主题、甚至错误,切不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学生有困难的地方适当点拨、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防止将探究性教学变为陈述性教学。
充分调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1,教师提问: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学生回答: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要比沙子的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也慢。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海陆风的成因”,并组织学生讨论。
3,导出计算公式: 或Q吸=Cm△t
或Q放=Cm△t
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
七、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1、这节课经历了哪些探究过程?2、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八、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12.3物质的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单位:焦/(千克•0C),符号J/(kg•0C)。
(3)水的比热较大,为4.2×103J/(kg•0C)。
(4)同种物质的比热相同,而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5), 或Q吸=Cm△t
或Q放=Cm△t
教后感
初三物理学案 课题:ξ12.3物质的比热容
主备董继春 审核 初三物理备课组 时间2009.09.22
1、在 的过程中, 的能量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国际单位是 。
2、__________的存在是热传递的条件,热将从_______物体向 物体传递。
3、铁的比热是0.46×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种物质的比热之比CA∶CB=3∶1,用它们分别制成物体A和B,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tA∶tB=3∶5,则A和B物体质量之比为
mA∶m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热量与温度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当温度升高的越多时,吸收的热量越多
B.一个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高温的物体一定比低温的物体吸收热量多
D.一个物体的热量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6、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热量 B.温度
C.内能 D.比热
7、水的比热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 )
A.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是4.2×103J/(kg•℃)
B.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在1℃时所具有的热量是4.2×103J
C.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D.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8、一根铁丝的温度升高,则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的比热变大
B.一定有物体向它传递了热量
C.一定有物体对它做了功
D.它的比热不发生变化
9、甲、乙两金属块的质量相等,甲的比热比乙大,他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是( )
A.甲升高的温度少 B.乙升高的温度少
C.甲、乙升高的温度相同 D.无法确定哪个升高的温度多
10,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桶水的比热比一杯水的比热大;
B.100℃的铜块的比热比0℃质量相同的铁块的比热大;
C.铁块温度升高时的比热比温度降低时的比热大;
D.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与物质的质量,温度高低均无关。
课题:§12.3物质的比热容 当堂训练
班级 学号 姓名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2∶1,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为 1∶4, 则它们放出的热量之比是( )
A.2∶1 B.1∶2 C.1∶1 D.1∶4
2、让质量相等初温也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C铝 > C铜)再把它们靠在一起则( )
A.铜把热传给铝 B.铝把热传给铜
C.铜块和铝块之间没有热传递 D.同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把一杯质量为1kg温度为20℃的冷水和一杯质量为2kg,温度为80℃的热水混合,混合后的水温是多少?
4,使铁块的温度由20℃升高到70℃,铁块吸收了多少热量?
5,10.10kg的水,温度从5℃升高到85℃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6. 某金属块的质量是100g,加热使它的温度由25℃升高到70℃,共吸收热量3.96×103J,求这种金属的比热。
7,.500克水加热到98℃时,共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初温是多少?
8,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3∶2,比热之比是2∶1,吸收热之比是3∶1,则两物体升高温度之比是多少?
教学建议
⑴课时安排:1课时
⑵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简单电路,并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和学会画电路图。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重点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让学生较规范的画出电路图是难点。
⑶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知识:电路的组成:通路、开路和短路;电路图
电路的组成主要包括电路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和各部分元件的作用,通路、开路和短路部分,主要是认识这三种电路的状态和短路的危害。
电路图部分,要首先认识几种常用的电路元件及其符号,知道什么叫电路图,并根据实物画电路图。
⑷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组成 ,形成电路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竞争与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认识短路和危害。
通过实物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⑸措施与建议:
首先通过实验探究引出了电路的组成,学生会根据他的生活经验,选择使灯发光的器材,并连接,这样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得出电路的组成。通过“加油站”,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通路、开路和短路部分,柯让学生通过实物连接加深认识,特别是短路的危害。
电路图部分,一定要让学生会学生会画电路元件符号,强调规范电路图的 注意事项,让学生练习,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组成,形成电路的概念。
2、了解通路、开路、短路,认识短路的危害。
3、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重点、难点?
让学生会连接简单电路图和学会画电路图,在实验探究 学生经历以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 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两节干电池、电路板、灯座,两个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蓄电池、电路图符号挂图。
学生用器材:一节干电池、电路板、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电路
①提出问题:利用你手中的器材,怎样可以使小 灯泡发光?
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发表看法。
③鼓励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④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使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条件。教师进行归纳。
●结论: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结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就称为电路。
板书课题: 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
⑤提出问题:你见过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还有哪些?
(电源:蓄电池、发电机等;
用电器:电风扇、电视机等;
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等;
导线:铅、合金、铝等)
⑥指导学生阅读“加油站”然后归纳电流与电流方向的定义。(展示蓄电池)
◆结论: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信息窗”,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 通路、开路和短路
①教师通过教材插图讲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及短路的危害性。
②让学生依据教材插图连接实物图,去操作通路、开路和短路。对于短路现象,可让学生去摸导线发热来体会电流过大。教师强调: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容易把电源烧坏,是不允许的,以后连接电路定要注意。
③课下思考题:短路时电路中电流为什么会很大?
三、电路图
①教师引导: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单,通常不画实物图,
猜想
动手做实验
思考、回答
识记
动手做实验
体会短路现象,
认识短路危害
鼓励学生
大胆猜想,
积极实验
教学设计:
而用国家统一现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无件出示示教版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
②每组挑出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进行画电路元件符号比赛,看谁画的准确,规范,及时给予表扬。其他学生在下边画。
③教师演示电路图的画法。然后让学生根据电路板上的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④组织学生讨论电路图的画法,纠正错误的画法,总结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识记电路元件符号
积极动手画图
画图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从认识实物到画出电路 图的能力
出示目标,让学生小结 依据目标小结
巩固练习:
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68-69练习 完成练习,反馈矫正
作业:课后作业
正在阅读:
初中物理课件【三课时】02-17
高一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总结09-06
高一保护环境作文800字【五篇】12-18
2019年安徽淮北中考政治答案11-14
四年级作文童年趣事200字左右_四年级童年趣事作文200字五篇01-09
留学爱尔兰要达到的条件06-26
2019大华银行秋季校园招聘公告08-02
2020河北张家口成人高校招生专科批网上征集志愿填报入口(已开通)10-01
2007年山东青岛科技大学机械设计考研真题(Word版)04-23
2017年英语六级听力场景600词(五)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