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断提升面试语言的逻辑性
应试者的发言需简洁、精练,谈吐流利、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应试者不要东拉西扯,将主题漫无边际地外延。为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应试者可采用结构化的语言。回答问题时,开宗明义,先做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
1.前后指代清楚。口语不同于书面语,后者可以大量使用代词,而读者有足够的视觉空间容纳上下文,因此,代词使用得多没关系。而口语速度快,如果代词用得太多,考官难以根据上文来分清指代关系。尤其是“他”、“她”、“它”在口语中是分不清的,因此应试者在考场上为了避免指代不清造成的误解,可以少用人称代词,能用姓名的地方尽量用姓名。
2.避免表达模糊不清和前后歧义。面试回答中如果没有事先交代,不要使用简称或把一些名词进行简化,否则很容易让考官误解或使考官觉得模棱两可。如某应试者叙述大学期间某次青年志愿者活动,他成功地进行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初次体会到大学生创业的感觉。该应试者用“青年志愿者活动”来指“勤工俭学活动”,造成考官们认为他所说的话模棱两可。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歧义用语。
3.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有些应试者回答问题,不紧扣题意,泛泛而谈,例如被问到对过去的某件过失怎样认识时,应试者回答:“有一次我做错了一件事情,我觉得……”这样的回答由于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是没有意义的。
4.避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有些词语本身就语义含糊,一些句式也是这样,如:“可能”、“也许”,“如果必须做出结论的话……”等。
5.不要随意省略主语。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口语可能很随便,经常在谈话的双方都明白时省略主语,如:“昨天去哪了?”对方不会听不懂。但考场上即使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也不要随意省略主语。面试考场上应使用较正式的口语,尤其是必须注意对考官的称呼不能省略。
6.可以在话题末尾做一个小结。对于一些时间、空间、逻辑结构不明显的叙述或较长的一段话,应试者可以在结尾言简意赅地做一个小结,给考官一个清晰、完整的感觉。
7.增强谈话的逻辑性。应试者可以多使用一些连接词,加强句与句之间的过渡接应,并突出逻辑关系。
(二)“我”字使用要巧妙
1.减少“我”字的使用频率。在特岗教师招聘面试中,应试者极力向考官推销自己:“我”适合这份工作;“我”毕业于某某学校等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的欲望又有不愿意做别人的观众的心态,因此在应试者痛快地使用“我”字的时候,考官可能已经厌烦了。
2.变单指的“我”为泛指的“我们”。
3.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
4.使用“我们”的替代语,如“大家”等,以转移“我们”的语义积累作用。
5.对“我”字作修饰和限定,如,“我的拙见”、“我个人的看法”等。
6.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我”,如将“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省略主语变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总之,除了在明确主体、承担责任的语义环境下,应慎用和巧用“我”字。
(三)借“口”说话
面试时的很多问题是直接针对应试者提的,需要应试者正面做出回答。而其中的有些问题如果应试者借“口”说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例如考官询问:“你认为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优秀吗?”应试者如果正面回答:“我想应该是不错的吧!”就很难有说服力。而如果应试者借用他人的“口”来证实自己,就会有效得多。例如,“我本科四年,有三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借“口”说话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借的“口”——选择的人或事物应该是考官能接受、能认可的。如果应试者说:“我母亲一直认为我很聪慧……”就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和权威。此外,应试者还应尽量将这种方法表达得委婉含蓄一些。
借“口”说话,既不能大张旗鼓、盛气凌人,又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只要避免了这几点,借“口”说话的技巧就能恰当地运用。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资料:语言沟通技巧.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