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高三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

副标题:高三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05-20 06:43: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 导语】高三的日子是苦的,有刚入高三时的迷茫和压抑,有成绩失意时的沉默不语,有晚上奋战到一两点的精神*双重压力,也有在清晨凛冽的寒风中上学的艰苦经历。在奋笔疾书中得到知识的快乐,也是一种在巨大压力下显得茫然无助的痛苦。©文档大全网高三频道为你整理《高三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选择题

  1.(2012•银川模拟)“*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2.(2012•广州模拟)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这里“全球*”指的是()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洲与亚、非、拉美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3.(2012•北京模拟)对于印第安人而言,1492年哥伦布首次出航美洲意味着

  ()

  A.“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B.“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4.(2012•长沙模拟)荷兰,曾经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然而17世纪末期,荷兰发展的速度慢了下来,逐渐失去了左右世界的霸权。荷兰“失去了左右世界霸权”的根本原因是()

  A.荷兰被英国打败

  B.荷兰的发展重点由陆上转向海上

  C.荷兰是商业立国,不是工业立国

  D.荷兰是军事立国,不是商业立国

  5.(2012•皖南八校模拟)“航海法公布后,除本国船或生产国的船外,其他船不准运送货物进港,如果一条荷兰船要将羊毛运到纽约,不准卸货,要从牙买加运糖到伦敦,也不可以。”公布这个航海法的国家是()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6.(2012•宁波模拟)历曾有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B.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C.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D.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7.(2012•西安模拟)关于下图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世界的殖民帝国的国家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8.(2012•日照模拟)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是如何产生的()

  A.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的创新

  B.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

  C.时值启蒙运动,热衷于传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

  D.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适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

  9.(2012•南通模拟)“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10.(2012•惠州模拟)从香港运往北美、拉美、大洋洲和东南亚各地的苦力人数(陈翰笙:《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地域北美拉美大洋洲东南亚总计人数

  时间1851-18721850-18701854-18721855-1872

  人数180332463386097031176320349

  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B.列强加紧对劳动力的掠夺

  C.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D.列强对世界瓜分完毕

  11.(2012•长沙模拟)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能体现出“改变世界”的是()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

  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

  12.(2012•衡阳模拟)整体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是如何成为全球主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3.(2012•苏州模拟)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下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

  (3)根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高考预测】

  近几年,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越来越成为高考命制试题的重点与亮点,成为世界史最主要的学科主体知识,往年高考试题难度中等,考查题型涉及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今后高考中新航路开辟与全球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等知识点,仍然是命题的热点,试题设计将更加新颖,分值可能会加大。

  命题角度高考预测

  新航路的开辟1、2、3、4

  荷兰、英国等国家的殖民扩张5、6、7、8

  工业革命9、10、11、12

  一、选择题

  1.16世纪初,当一名航海家宣布将要远航的消息之后,“大约有一万个‘没有工作’的贵族愿意不领取任何报酬与他一起出海航行”。欧洲的航海热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②“黄金热”的驱使

  ③君主*政府的鼓励④封建制度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人类在历史进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

  可说是无定数的机会。”英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最早利用的“无定数的机会”是

  ()

  A.新航路的开辟B.光荣革命

  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3.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威尼斯商人恐慌的原因是()

  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

  B.地中海传统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世界东方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D.世界金融中心将向亚洲转移

  4.下图是选自重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中的一幅局部路线图。该图反映了

  ()

  A.两位航海家先后到了印度

  B.拉开了两个早期殖*家竞争的帷幕

  C.欧洲国家的航海技术亚洲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5.丝绸之路的开通,新航路的开辟,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二者的相同影响是()

  A.开辟了东西方交通的新纪元B.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汇

  C.推动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D.有利于推动全球化的形成

  6.《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

  B.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与美洲的商业贸易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贸易

  D.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7.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它们是()

  A.葡、西、荷B.英、西、荷

  C.英、法、荷D.英、法、俄

  8.“英国人的优势一是海洋对它的保护作用,二是处于到美洲的便捷航路上,三是采取人弃我取的原则处理殖民和欧洲事务,四是煤矿和铁矿储藏条件好。”“英国人的优势”最有利于()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B.海外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

  C.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9.某同学在阅读《世界文明史》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在人类历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括号内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

  C.斯大林模式D.第二次工业革命

  10.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在经济方面形成完整的“世界史”的标志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11.从1651年开始,英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涉足与英国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但这些法案最终在1849年都被废除了。这一变化的根源是由于英国()

  A.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B.殖民优势地位丧失

  C.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D.建立起代议制政治

  12.观察右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大的国家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

  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利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他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

  ——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以15-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论证这一观点(3例)。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3)如何看待“外部海上国家……施加影响”给中国带来的“益处”?

  (4)结合材料,分析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答案解析

  【模拟演练】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正确信息,并解读和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体现了传播*教与开辟新航路的关系。传播宗教只是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而非主要目的,更不能据此说明教会已经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组织者。新航路的开辟是葡萄牙、西班牙政府组织的,以掠夺财富为目的。随后开始的殖民扩张也是在殖民政府的组织下进行的。

  2.【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美国家开始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欧洲逐渐强大,亚、非、拉美国家日益贫困落后。

  3.【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殖民者陆续到达美洲,对美洲进行野蛮的掠夺和残暴的杀戮,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受灭顶之灾。

  4.【解析】选C。17世纪荷兰得益于商路的转移,随着大西洋成为商路的中心,荷兰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但是主要从事商业,工业发展不受重视。随着商路被工场手工业发达的英国封锁,其经济发展就逐渐缓慢下来,失去世界霸权。

  5.【解析】选D。本题考查英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从题干的引文分析,处于重要地位的是“伦敦”,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这是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该法案不断修改完善,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题干材料表现了保护英国贸易的主要内容。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4-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荷兰、英国等国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大型贸易公司是殖民扩张的重要组织,通过殖民扩张、掠夺,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D项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

  【误区警示】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以暴力*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而资本积累是通过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积累资本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资本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中;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的、强盗式的直接掠夺,而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剥削。

  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能力。解答本题注意图中1500-2000年这一时间因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故A项正确;之后荷兰、英国等走上扩张道路,而美国在1776年才独立,故B项不正确;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故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实力增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故D项正确。因此选B项。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分析理解能力。18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和市场的不断扩展,需要扩大生产,在英国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不断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的思想。因此,工业革命不仅仅改变了具体的技术发明,更深层次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华工被大肆掠夺到世界各地的情况,结合时间就会发现对劳动力的掠夺是工业革命不断深入和扩展的反映,而非对世界的瓜分,故D项符合题意。

  【方法技巧】图表式选择题中的“逆向”思维:注意获取图表中的整体与局部信息,综合思考、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对劳动力的掠夺成为列强对外侵略的重要表现,所以大量华工被掠夺到世界各地充当苦力。但并不能说明列强瓜分世界。

  1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改变世界主要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日益加紧侵略广大亚非拉国家,使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其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受到巨大冲击,其社会形态也逐渐转型。

  12.【解析】第(1)题,材料一、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的重大事件,但材料一侧重于对世界的有益影响,材料二认为使全球出现冲突;第(2)题,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总结回答;第(3)题,世界市场形成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客观上开始近代化。

  答案:(1)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异: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总体上是有益的;材料二认为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

  (2)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近代*政治;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通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科学革命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世界殖民体系。

  (3)主要变化: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影响:促使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社会转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13.【解析】第(1)题结合瓦特和法拉第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回答即可;第(2)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由“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带回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等得出科技发展途径,政治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分析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学生根据材料“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概括答案;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应对“潜在的危险”。

  答案:(1)瓦特的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法拉第的电磁感应为电的发明和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途径:内部研发;外部引进。

  因素:国家统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府重视。

  (3)理解: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等问题。

  应对: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2•长春模拟)如下图,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

  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④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注意题干关键信息17世纪到19世纪男装的演变,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大批量生产使服装成本降低,故②④正确;统一服装的出现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后封建贵族受到打击,*平等观念的体现,故①正确。

  【高考预测】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4-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是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其根本原因;对东方财富,特别是黄金的狂热追求,促使欧洲一些君主国开始寻求到达东方的新的路线。

  2.【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正处于大西洋沿岸的贸易中心,因此新航路的开辟最先推动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并为以后工业革命之后的崛起创造了条件,故选A。

  3.【解析】选B。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衰落了,故威尼斯商人感到恐慌。

  4.【解析】选B。麦哲伦环球航行未到印度;从路线图不能说明欧洲航海技术亚洲;新航路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A、C、D三项,选B项。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丝绸之路的开通联系了古代中国与西方各国,传播了中国古代先进文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掠夺,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密切联系,所以这两个历史事件都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汇。

  6.【解析】选C。16世纪荷兰已是欧洲经济发达的地区,17世纪成为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此时英国逐渐强大,两国开始一系列争夺,为遏制荷兰海上贸易,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故A项不正确。东印度公司垄断与印度的商业贸易,故B项不正确;18世纪下半叶英国打败法国,才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项不正确。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7世纪上半期,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是世界头号贸易强国。17世纪中期,爆发三次英荷战争,英国逐渐夺取商业和殖民霸权,17-18世纪英法又进行战争,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8.【解析】选C。题干材料英国人的四个优势说明了英国具有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在欧美各地把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工厂,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烟囱林立是工厂大量出现的重要标志。

  10.【解析】选D。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形成密切的交往,整个世界都被卷入世界市场,在经济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世界史”。

  11.【解析】选A。英国在1651年颁布航海法案的目的是保护本国的海外贸易;而经过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征服能力空前加强,这些法案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故在1849年废除。

  1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图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一是时间1750-1865年,反映工业革命的完成;二是英国资本总额的迅速增加。综合分析即可判断选择D项。

  13.【解析】第(1)题以15-16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17世纪的荷兰,18-19世纪的英国为例说明控制海洋便控制世界;第(2)题结合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可知马汉建议控制长江流域;第(3)题随着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第(4)题在当代既要重视海洋权益又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答案:(1)观点: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或答要加强海洋控制)。论证:15-16世纪的西班牙(或葡萄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当时世界的殖民大帝国;17世纪的荷兰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批海外贸易垄断公司,成为“海上马车夫”,执世界殖民贸易牛耳;18-19世纪的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七年战争等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

  (2)建议: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理由:长江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

  (3)西方势力的深入,会引起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但同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4)既要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又要和平利用海洋资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

  ——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的原始工业化(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程度绝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

  ——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

  材料三

  材料四(工业革命中诞生的工业)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共产党宣言》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有利于进行工业革命的因素。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三中图一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图二反映了工业时代早期的工厂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3)联系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市场格局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关键句“数量多”“规模较大”“市场……形成”和材料二“劳动力充足”可以总结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有利于进行工业革命的因素。从材料二关键句“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教育、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第(2)题,煤产量的直线上升直接原因是采煤技术的提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应结合工业革命开展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图二中工厂的特点可以从生产资料(机器)、劳动力的角度思考。第(3)题,由“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被新的工业排挤”等关键句,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变化是市场由区域性走向世界性,产品由传统手工业品变为新兴工业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结合鸦片战争后的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内容来回答,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作答。

  答案:(1)有利因素:①手工业规模大,数量多;②劳动力充足;③19世纪初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④传统科技的发展。

  原因:①重工业发展缓慢,中国未重视矿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②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④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及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原因:采煤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万能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业革命扩大了能源需求;铁路等运输条件的改善。

  特点:生产资料集中使用;雇佣工人集中劳动;采用机器批量生产。

  (3)变化:由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工业产品取代传统手工业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影响: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高三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av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