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导语】《要下雨了》讲述小白兔、小燕子、它们对天气的了解,和反应积累一些生活小常识,通过故事的方式能更清楚的了解,例如小兔子,小燕子它们的感觉,要下雨时天气会闷等。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教学计划】
这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变化,并做好记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由于以前教学始终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学生在这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本课合体字居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或熟字带偏旁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于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体会小白兔的情感变化,读好对话语气,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好对话语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课前收集一些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
(采用儿歌形式呈现,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演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电交加的情景)请学生说说看到的情景。
师:还有哪些现象也能预示要下雨了?(板书)
对话平台
自学(有目的读书,体现了识字和阅读的整合)
1.自由读课文,自己想办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互相检查字音,读不准的可以互相提醒、指正。
识字(由易到难认读生字,意在反复强化,寻找规律。)
1.出示带拼音词,学生认读,教师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当小教师领读、齐读。
3.打乱生字顺序竞赛读。
朗读(创设情境体会角色语气,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指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与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此环节需要注意: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不设定统一感知目标。)
2.图文结合,感悟读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文,教师相机创设情境指导读文。重点指导:“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强调“这么”,突出低的程度。)“小心淋着雨”(突出小鱼的关心)
表演(换位思考,体会感情,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学生自选角色在组内演读,然后让学生戴头饰上台表演,大家互相评议。
(如果出现一个角色多人争演时,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向学生渗透协作教育。)
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读读说说”,出示句子: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让学生用“正……呢”进行扩展说话训练。
(此练习学生可能会模仿他人说句子,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说得与众不同的学生,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写字(有针对性指导,体会汉字结构之美,提高书写质量。)
1.记字型。出示“吗、吧、虫”,学生选择最熟悉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的。
2.学写字。教师重点指导“口”的写法,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朗读(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
1.自由读7—9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比较体会“大雨下起来了”和“大雨真的下起来了”,指名读。
3.引导学生总结下雨前的征兆,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
背诵(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1.自由背诵。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指名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拓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学生谈谈还有哪些动物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
2.学做小小气象员:观察燕子,小鱼和蚂蚁如何预报下雨的。有条件的还可以观察能预报下雨的其他事物。每次预报后做好记录。并评出气象员。
【教学反思】
在课前预习时,我提出预习要求凭借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课堂上,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时感受难受的句子,并找出小白兔都看见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说了些什么话?因为学生有课前预习的基础,很快就完成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候老师就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耳听听,亲眼看看,感受一下小白兔看到的这些情境呀?学生情绪高涨。于是,我说:请同学认真读一读,小燕子、小白兔、小鱼、蚂蚁说的话,待会儿让同学扮演这些小动物读一读它们的对话。
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开始读课文了。边读边模仿着小动物的语气和动作。大约五六分钟以后,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要求扮演这些小动物。于是,我选了一组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分角色朗读。读时“小演员”虽然没有把各自主人公的语言表达得很真切,但对小动物的动作表演得很好。我就针对这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座位上的“小观众”以掌声给“小演员”鼓励。同时教师稍加点拨:记住表现每个小动物行为不同的语气。学生的兴趣很浓,都在认真地领会这些小动物的不同语气,只见每个学生都充满好奇心,摆着不同的姿势读起来了。我接着又选了一组“小演员”,他们“表演”得可真是淋漓尽致,小白兔的好奇,小燕子捉虫子时的忙碌,小鱼游出水面时的急促,蚂蚁搬东西时的匆忙都充分展现。这组学生演完之后,同学们都想表演。我为了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又分四人小组进行了“表演读”。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于是我就势而问:“谁能说说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小手纷纷举了起来,经问得知: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部理解了。
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中,适当地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用形象去感知,用语言去领会更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形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比教师口干舌燥地讲解收益大得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计划及教学反思.doc正在阅读:
2022年山西给排水工程师考试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9月14日-19日】09-16
2018安徽省高考加分及优先录取政策05-17
村官入党转正申请书1000字12-18
小学一年级过年日记200字5篇08-29
2016年投资项目管理师《宏观经济政策》基础题(10)06-17
2016投资项目管理师《宏观经济政策》基础题(5)06-14
顶岗实习工作总结三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