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家也会比别人家要好,再小的家也不能丢了规矩

时间:2024-02-24 00:2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亲子教育# 导语】家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遗憾的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科技进步,现代家庭对家规家训却提得越来越少了,再小的家也不能丢了规矩,以下文章由©文档大全网整理发布。

  什么是家规家训

  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重家教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记·大学》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序列中,家起着枢纽性的关键作用。它强化着个体的修身,也筑实了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因此,古人非常重视对家的维护建设及对子弟族众的教育。为“保家亢宗”、子弟的幸福和家族荣耀,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传统的家训一般分为文献形式和口头训诫两种。”徐梓说,文献形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以规范孩子一生为人处事和居家治生的原则,包括诸如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刻苦读书、和睦邻里、勤俭治家、量入为出等内容。在家谱中,有更多形式整齐的这类家训、家规。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有《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另一种则是针对孩子具体行为提出的规训和劝勉,主要为书信形式,比如的《曾国藩家书》。

  尊重天性不能没规矩

  徐梓介绍说,古代的家规家训主要是针对一个大家族或家庭。传统的大家族不仅人口众多,规模庞大,而且具有政治上的自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文化上的自我认同特点。很多学者指出,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里自主性和充满活力且“无所不能”的一个组织。治家如治国,国家少不了法律,家族中也离不了家规家训,“国法以治其国,家教以齐其家”。所以从根本上说,我国家规家训的繁荣根源于传统的家族制度及其特性。而现代人的居住和生活方式多以小家庭为主,因此对于家规家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现在看来,很多家庭把家规家训遗忘得过于彻底了。”徐梓说,当下有不少父母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教育观的影响,误以为孩子就要随着天性恣情任意发展。这种态度有些矫枉过正,导致很多孩子没有起码的敬畏感,天不怕地不怕,做人做事没有了底线。“美国爱家协会主席杜布森博士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没有堤岸的河流,不过是一片泥沼’。”徐梓强调,家长对孩子要有一定的引导、约束、甚至适度的惩戒,这也是家规家训的意义所在。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凡事要有敬畏之心,要能自我约束。在按照自己意愿做事的同时,也要照顾别人的利益,考虑他人的感受。

  良好家风易于传承

  徐梓认为,在现代家庭中,在家规家训渐弱的情势下,良好家风的形成格外重要,可以说这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家规家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以身示范比简单的规训更加生动有效,耳濡目染要远远胜过耳提面命。如果一家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共同认可一种价值观,这对于孩子也是一种很强大、很有效的教化资源。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家风影响,自然养成好的习惯。孩子喜欢玩手机,如果家长只是粗暴制止,效果不一定很好,不如以身作则,以己示范,家长自己首先不玩手机。“孩子都是有样学样,所以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徐梓说,比如,一个家庭可以把晚餐视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活动,每个成员都要尽量参加,如果临时有事不能参加,就要提前告知其他成员。这种家风就会告诉孩子,每一个人都要受到约束,每一个人都要守规矩。这样一来,家规家训也能够在现代家庭中得以传承。

再小的家也不能丢了规矩.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cH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