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必修三语文知识点复习

时间:2023-05-25 03:0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 导语】高三的学习大多是对旧知识的复习,而做题往往是对知识的回顾与重温过程。©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必修三语文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三必修三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一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XX、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2.高三必修三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二


  一.对偶的定义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二.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三.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时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对偶的作用

  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五.对偶的注意事项

  对偶时应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3.高三必修三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三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4.高三必修三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四


  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5.高三必修三语文知识点复习 篇五


  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0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