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学随笔例文汇总【五篇】

时间:2022-08-31 06:4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亲子教育# 导语】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下面®文档大全网为您精心整理了中班教学随笔例文汇总【五篇】,希望大家及时查阅。
145.jpg

1.中班教学随笔例文汇总


  在幼儿园竞赛性游戏活动中,陈x总是以“这个游戏没劲”为理由推诿,宁愿在旁边独坐也不愿意参与其中。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在教室内玩“丢手绢”游戏。当小朋友们相互丢了手绢又一圈一圈追逐时,坐在圆圈上的陈x兴奋不已,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为奔跑的孩子加油呐喊。正当我悄悄关注他投入游戏的状态时,他被丢到了手绢。他二话不说,捡起手绢就跑——无比正常。可惜才离开椅子两步,他就捏着手绢站立在圈外不动了:“我不想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不好玩!”

  看着他,我的思绪飞速寻找着引导他再次回归游戏的方法。于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继续游戏后,来到陈x身边,悄悄地问:“你是不是怕做游戏时被别人追上?”“是的,我跑但是别人的。”陈x边解释边用可怜的眼神望着我。听罢,我拉着他说:“走!老师帮你赢!”他使劲挣脱着:“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但是他们。”“怎样会呢?你能够丢给我们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觉得谁是我们班跑得最的?”“高xx没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试试!”

  陈x鼓起勇气开始了他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丢手绢游戏,他果然丢给了高xx,也果然没有被抓住。此时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赢了以后的欢乐。游戏就这样继续进行着。在短短几分钟里,小朋友们好几次丢给了他,尝到了甜头的他,还是一次次地将手绢丢给了高xx,结果也同样让人兴奋——他赢了!

  此时,我再次停下游戏,引导他思考:除了高xx以外,还有谁跑得挺慢的?“吴xx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xx每次拿到手绢后总是丢给吴xx,并且赢得比赛。我再次鼓励陈x试一试,果然他赢了第二个小朋友!

  这天是收获的一天,因为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最后真正融入到了我们的群众生活中。在此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赢与输在游戏过程中是能够用智慧解决的。同时也了解到敢于与强者较量也是一种很过瘾的体验,期盼在今后的活动中陈x能够更加用心勇敢地参与每一项活动。

2.中班教学随笔例文汇总


  贴画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的喜欢贴画。每次带着自己的孩子经过超市里的玩具区的时候,两个孩子总是会停留在贴画区看自己喜欢的贴画。而且每次都会必须带走一张,有时候我也哭闹,这贴画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班级里的孩子也是一样,一张贴画对孩子来说就像是狐狸眼中的一块肉,他们总是眼巴巴望着贴画。在你拿出来的那一刻都没有眼睛都没有离开过。如果你在一日生活之前对孩子提出要怎么样做才会有贴画,你会发现孩子们都积极地按照你说的去做,而且还会监督别人。这种自制力和约束别人的能力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我们成人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不就是一个贴画吗,有的孩子贴了一天了,脸都不舍得洗,就是不想把贴画揭下来。我们被孩子的这种童真萌化着,同样也在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小小的一张贴画,在我们看来没什么,可是在孩子眼中,那是荣誉。老师对孩子的认可是孩子非常想得到的。一个小小的贴画就代表着老师对孩子的认可,而孩子追求老师的认可也是孩子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的表现。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老师的。这是孩子的向师性。

  当然,我们可以利用贴画来规范孩子的一些行为,但是,我个人认为贴画不能一直使用。首先,一直使用,就让贴画失去了本身的吸引力。一个孩子每天都能够得到贴画,几天之后,他会发现即使她不怎么努力也会得到贴画,孩子的投机心理就会滋生。其次,贴画的使用也有它本身的弊端。孩子为了一个贴画而做出的改变就让孩子的这种行为有了一定的功利性。这样长期形成的反射就会让孩子有这样的思考习惯,有好处我就去做,没有好处就不做的心理。所以说,贴画在一件事情进行不顺利的时候可以使用,但是用几次,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提高我们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在使用贴画之前就想好的。另外,贴画不是只发给优秀的孩子。对于进步的孩子,在发贴画的时候要说出孩子的进步之处。让所以孩子都知道,只要你在进步老师都会看到眼里,也会给孩子表扬。

  贴画是一个很好的使用工具,但是也有弊端,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3.中班教学随笔例文汇总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状态也不径相同,有的认真听讲,坐的很神气,有的则是有时会有点走神,还有的孩子更是喜欢在课堂上插嘴。我们班上的涵涵,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经常会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插嘴”。

  记得之前我上一节语言课《树真好》,因为这个活动的目标是在倾听、学说散文中的话后让幼儿看着图自己创编的,当我出示图片后,孩子们都纷纷举手想要回答,可没等我点名请孩子回答,涵涵已经脱口而出把这幅画的意思说出来了,之后回答的孩子思路就被她局限住了,纷纷照着她的话讲,几次都是这样,次数多了,我也有点生气了,就批评了她,并告诉她老师不请不举手的小朋友。可是没过多久,她又开始插嘴了。班里像涵涵这样的喜欢“插嘴”的小朋友很多,其实这也是中班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个年龄段孩子知识面相比而言比较宽,自制力又不够,好胜心又强,总想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同,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牛头不对马嘴;有时,孩子插嘴还可能是因为对谈论的内容有兴趣,当他们对你说的内容产生好奇时,往往克制不住的会提出问题希望你解答。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孩子插嘴很多情况下都说明孩子们在认真的倾听、积极的参与思考,但不断的“插嘴”又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教师要在平时也学会倾听,当孩子在表达想法时,我们就要用心的去听孩子们讲述,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样,知道在别人讲话时应该认真的听;其次,在课前老师就要强调课堂的纪律,给孩子一个提醒;最后,当孩子插嘴时,教师不能去严厉的批评,因为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我们要去肯定孩子的答案,但是要适当给她“冷处理”,如:“你的答案是对的,但是老师不请你回答,因为你没有遵守我们课堂的纪律,没有举手回答问题。”当然,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但是老师也要锲而不舍,坚持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倾听习惯,日复一日,帮助孩子改掉“插嘴”的毛病。

4.中班教学随笔例文汇总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爸爸,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当爸爸,我从没当过爸爸!”原来是马志宏和张子旋为了当爸爸争得面红耳赤。只见张子旋一手抓着围裙,一手紧拿着小锅,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看着看着我萌发了看看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躲到不远处观察。不一会当妈妈的欣宜也过来了,她想了想说:“你们俩个一人当一会吧?”这时马志宏也想出了办法:“要不今天你先当爸爸,明天我再来当爸爸,好不好?”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孩子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恰恰就是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

  因此,不妨再发生问题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

5.中班教学随笔例文汇总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块沙地,平日我们都不太留意,可是最近课下活动时,我发现总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蹲在沙地里玩沙子,有的还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画什么,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今日户外活动时,本来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泽乾却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教师咱们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这次机会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沙地里,这时他们象一群放飞的小鸟,“飞”到沙地里忙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子哲对我说:“教师你看我画的村庄。”有的在画树和小鸟,画得不好没有关系,用手一抹,重新开始,有的两人一伙在堆小山,瞧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没想到一块小小的沙地,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经过这件事,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总以为玩沙脏幼儿不喜欢。可是此刻我觉得孩子们在这块沙地里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玩儿得十分尽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V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