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
概念 |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
伴随现象 |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 |
本质区别 |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 ||
实例 |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 |
相互关系 |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概念 |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实质 |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
实例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
确定 |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
区别 |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
正在阅读:
浙江嘉兴市第一中学面向2023年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6人】11-19
校园春色作文700字05-07
2019浙江长兴县执业医师考试费用及缴费时间【2月20日-3月10日】10-24
201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蚌埠分行校园招聘公告(安徽)03-08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12月英语四级报名时间02-04
2019江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公告【22人】11-02
广东广州2021年专升本考试时间:4月10日-11日09-23
请到我的家乡来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