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3200字

时间:2022-04-15 23:21: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接受理论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3200



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我国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观,也是大学生群体必须加以培育和践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主力军,须把握住大学生群体,关注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结合90后大学生特点,契合校园文化建设,紧扣主流价值,开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高校辅导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价值教育的指向标,是全社会必须大力宣扬和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包含传统,又昭示创新;既要回顾、总结历史,又要紧跟时代,以实践指导理论,不断丰富社会精神价值内涵。也是顺应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优良美德,文化价值内核和道德模范。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特性以及价值目标,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

大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重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接受存在着理性认知欠缺,情感认同偏弱,信念意志不坚定,知行脱节等四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理论引导

当前大学生接受事物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以大学生为中心,立足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计合理的教育路径。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崇尚自由、遵循自身兴趣的群体,其自我意识突出,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大学生对牵涉意识形态性的话题也变现出一概的反感,对思政理论课堂提出了新的挑战。依托大学思政教育课堂这一主阵地,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输送,开展价值观专题教育,运用溯源法教育,促使大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的接受。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重视理论,又不能脱离实践的学科,是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在传统的思政理论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灌输法填入式说教式等教育方式,此种教育方式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所能取得的教育效果微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接受心理,出现反感、厌恶、消极等信度较低的表现,对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当下的大学校园,思想政治课一方面是逃课率最高的课堂,另一方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于时代内容气息的思政课堂又受到大学生的热捧。 重视课堂形式和讲授内容,遵循大学生认知接受规律,当前大学生看重开放性、平等、公正、和谐、忠孝、诚实守信等特质,这为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借鉴慕课形式,集合资源制作优秀的慕课资源,结合便捷的网络平台,使大学生能在自我兴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

通过理论上的引导,提升大学生理论上的认可。发挥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同时积极开拓新的课堂阵地,利用历史文化课堂,大学语文课堂,以及其他人文社科类课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科跨越,多学科多门类地揭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通过对传统文献的解读,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的深层理解,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通过文化知识学习,让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更具文化理性,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性认识。通过文化理性的提升,激发大学生自觉自发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关注。

二、注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指导

一份调查显示,大学生道德个人化,功利化严重。对存在的不正之风,40.8%的大学生虽然表示不赞成,但是可以理解。对一些大学不按时偿还助学贷款,虽然94%的学生都选择应按时还款但是我们知道实际按时还款人数比例远远低于这一数字。这说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但实际践行环节薄弱,一方面,这是由于社会环境的熏染,大学生受当前社会风气影响,道德观念出现摇摆,慎独功夫不足;一方面,是全社会缺乏相关道德建设的激励监督机制,高校承担着大学生教育的重任,然而高校缺乏系统的道德养成机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缺乏有力的督促力量。同时,受社会风气影响,面对被不断报道的社会失范行为,大学生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立场飘摇不定,不利于价值观的践行。

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主要是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丰富第二课堂形式,拓展第二课堂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系列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开展相关的辩论赛,演讲比赛,以诚信考试为契机,加强诚信教育;以大学生自我管理为支点,增强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提升学生参政意识,责任意识;以传统节日为支点,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感和和谐意识。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学生道德实践。 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作用于认识,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认识。高校立足于自身服务责任,大学生也必须加强建立专门机构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通过学生自治社团,增强大学生道德实践自觉性和有序性,为大学生的校内校外道德实践提供平台。 三、重视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承担者,尤其是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一线工作者,与大学生接触最密切、频率也最高,辅导员不仅要成为大学生的引路人,也要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提升辅导员业务技能。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准入制度、激励机制、退出机制,组建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要围绕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激励惩罚机制,促进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辅导员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行者,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性的提升。

四、充分发掘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文化理念表现的载体,是与学生、学校、教师发展密切相关的。校园文化在培育学生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根本的一致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在多途径作用下,不断加强协同机制,促进多途径下的共同作用,既要有科学理性的学识点拨,也要加强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明晰化,确定合理定位,具备时代气息,进而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参考文献:

[1] 刘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认同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20104

[2] 张书林.近两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J].理论建设.20131 [3] 王学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8


[4] .[J]..2013.11

[5] 徐瑞.论学生社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4.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028c8d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