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服装减法美学与当代自然生活的哲学文化现象 摘要:自本世纪开始以来,人们逐步脱离了“快节奏”的生活,过度到“慢生活”中。特别是在近几年中,随着“低碳”“环保”等概念的推广,以及“零浪费”意识的觉醒,极简的哲学文化及其衍生出的生活方式,逐步占据主流,成为一种流行。这一点在服装美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据此探讨了当地自然生活的哲学文化是如何影响服装美学,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哲学文化来为服装做一次“减法”,将自然简单的情感体现在服装设计当中。 关键词:简约主义;极简设计;自然生活;哲学文化;服装美学 引言 在过去的十年中,低消费生活方式日益普及,“极简主义”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低消费生活方式,其特点是反消费态度和行为,包含物质简单,自决,自给自足,生态意识,社会责任,灵性和个人成长的核心价值观。在服装设计中,不同于美好年代的极尽奢靡,以大量的刺绣、装饰、贵重金属来彰显服装的社会属性[1]。“极简主义”是在服装美学中做了一道“减法”,去芜存真,仅保留服装的基本功能,同时,有不失服装应有的设计感。本文着重探讨了当代自然生活的哲学文化对极简服装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极简服装。 一、当代自然生活哲学文化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服饰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虽然不是以明显的方式,但在这两个层面上它们是相互联系的。首先,布料和服装的生产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最初,只有这些服装是大规模生产的,是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准备的,它们和工作服一起在港口和贫民窟出售。但是逐渐地,在整个19世纪,甚至在20世纪,大规模的生产扩展到越来越多的不同种类的服装,直到今天。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现代工业技术——棉纺厂、缝纫机和人造纤维等,导致了越来越多种类的服装风格的大规模传播[2]。其中,极简主义和简约风格在现代服装中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流行。这一点同当代自然生活哲学文化的普及是分不开的。 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极简主义不应该被视为缺乏深刻性、清晰性或实质性的劣等作品[3]。极简主义跨越了所有艺术表现形式,包括音乐、雕塑、绘画等多个方面,当然,也包括了服装设计。而说到当代自然生活的哲学文化,首推日本和北欧两个地区[4]。在日本,尽管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已渗透到日本的文化实践中,但日本人仍在重视自然生活方式,即禅意审美。这点从日本的庭院景观风格——枯山水中可见一斑。在日本的自然生活哲学文化中,“克制”与“留白”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大到城市建设,小到一碗一筷,都体现出日本人对自然环保的质朴愿望。表现在服装上,以“优衣库”和“无印良品”为代表,两者除了简化流程以及简化包装之外,设计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其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特性。无独有偶,北欧也是极简主义十分流行的地区,“北欧风格”“宜家风格”等都是这一审美的体现。尽管北欧的极简主义主要体现在保持材料本身的特征,设计采用更少的线条等方面。但在本质上,同日本一样,北欧的极简主义体现的也是融自然简单的情感于艺术生活中:在造型上,极尽简约;在细节上,好不敷衍。 二、极简服装的设计与实现 当前,消费主义横行。施特劳斯指出,消费主义还包括强迫购买不需要的东西,他认为这种强迫是通过对公共和私人生活的商业操纵强加给消费者的:“以前的任务是提供人们想要的东西,消费主义是让人们想要的东西……今天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如何生产商品,而是如何生产消费者。”[5]显而易见,消费主义不仅会激发人们,而且还会迫使人们进行购买,处置和再次购买。而且,由于服装的价格在下降,这迫使消费者沉迷于不可持续的过度消费主义:随着衣服变得更便宜,消费更多,扔掉的更多。这一点与自然生活是相违背,也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在此背景下,约翰.杜威关于艺术即经验的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如何将当代自然生活哲学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当中,更好的为当代服装的设计做一次“减法”,以此来设计和实现极简服装。 服装的减法并不像许多产品设计那样是一个盲目的过程,在简洁的外观下,并不单调,反而更强调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统一。服装的消减规律不仅在于服装外形和服装结构风格的变化,还在于服装细节意识的认知。从服装色彩学、心理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等角度,探讨服装的本质特征是一个过程,也是探讨人体与服装关系的最原始的对话。服装减法是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卸下服装造型的复杂性,在服装细节和服装结构的巧妙思维中隐藏设计的严谨逻辑思维。同时,减法美学对使用者视觉体验的主观能动性、心理情感倾向或个人概念意识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引导使用者思考艺术设计和自然生活美学。 在结构设计上,极简主义要求赋予服装更多的“自由”。以降低服装的社会属性,提升服装的实用性来为服装“做减求零”。以当地自然生活哲学文化,赋予服装以深刻的价值观,让服装构成美学与实践;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自然生活哲学文化的影响下,极简服装表现出了强烈的“去繁杂”倾向。大量不必要装饰物被“减掉”;大量不必要线条被“减掉”;大量错综复杂的变化被“减掉”。以川久保玲的作品为例,在其服装设计中,大量的相同的元素被应用于不同作品当中。于此相对的是极简风格服装对剪裁、廓形和面料的追求,在整体的结构中保持审美的单纯性和统一性。 结论 综上所述,极简服装的出现,并不是简单的设计表象化,而是对材料和服装结构以及服装功能的还原,是对自然生活文化哲学的艺术表达和实际应用。极简的服装设计也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对“虚无”的追求,而是通过“减”这一方式,来达成对世界和服装真实本质的体现。因此,进行服装的“减法”过程中,所要追求和做到的,除了对自然材料的运用、对服装设计线条的极简追求之外,跟重要的是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所设计的服装的剪裁。作为设计人员,在设计极简风格的服装时,务必要深刻理解服装面料背后所体现的自然文化价值,以最少的修饰来凝固服装的真实之态,让服装回归本我。 参考文献: [1]李诗婷.当代服装设计简约化风格解读[J].西部皮革,2020,42(13):33. [2]贺雪雪.可持续设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路径探索[J].流行色,2020(03):89-90. [3]牛菲.生态时代背景下绿色服装设计方法研究[J].大观,2020(02):102-103. [4]孙丹.西方现代极简服饰设计原则及其内涵研究[J].大观,2019(12):125-126. [5]宋德风,周洁.浅谈“自然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9,41(09):171. 作者简介:娄静(1982.6--),女,汉族,山东威海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服装专业教学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1d0661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