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时间:2022-07-18 16:17:4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浏阳三中 程艳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诵读诗歌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习陶渊明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

2、理解并赏析诗歌。

教学难点

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音读诗歌——意读诗歌——美读诗歌。

教学准备

田园风光图片,陶渊明画像,简介陶渊明的视频资料,背景音乐《美丽的田园风光》,配乐朗诵,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你此刻许下的一个心愿都能够实现,那么请你闭上双眼,赶快许愿吧。 学生谈心愿,老师引导。看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么,1600多年前的陶渊明,他的最大心愿又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到他的《归园田居》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简介陶渊明和《归园田居》 1、学生抢答“我所知道的陶渊明” 2、播放视频“陶渊明简介”,补充强调。

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3《归园田居》共5首:

辞官场、聚亲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写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第二年。

三、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四、诵读诗歌。 (一)、音读诗歌

1 3




1、教师配乐范读。

2、音读诗歌要领:字准句清,音正腔圆,把握节奏,语调得体。 3、学生根据“音读诗歌”要领自由朗读全诗。

4、指名朗读,评价,以肯定为主。正音,明节奏(根据意义需要划分节奏) 5、齐读诗歌。 (二)、意读诗歌

1、意读诗歌要领: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各节联系,弄清诗意核心。 2、解题,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①教师提问:怎样来理解一首诗的内容?

学生回答,师生明确: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题目是切入点。 ②继续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关键字)是哪个字? 明确:“归”

③围绕这个“归”字,你会忍不住提出哪些疑问?

师生一起明确: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能否从诗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评价学生的朗读。 4、理解诗歌的内容。 ①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喻官场) 如此比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纷扰世俗的否定。 ②为何而归? 性本爱丘山。(学生可能答:“无世俗韵”“恋旧林”“思故渊”,老师适时引导) 守拙。看注解。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不愿违背本性同流合污,保持不被外界异化的本性,这是他的聪慧和彻悟之处。 ③归向何处? 园田。

这是一个怎样的田园?学生齐读这段描写。 ④归去如何?

请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诗句。 “返自然”“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 总结诗中情感: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 ()美读诗歌。

1、美读要领:读出音调的和谐美,内容的充实美,作者与读者的情调美,使一己之情与作者之情共振共鸣。

2、学生配乐朗诵,提高诵读水平。 3、品读鉴赏诗歌。(三选一) 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或哪几句,能说说理由吗?

你觉得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妙在哪里?

陶渊明在此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田园风光?

鼓励学生边吟诵边想象,在读中想象品味,觉得自己忍不住想说了就请站起来。 学生赏析,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五、拓展延伸

1、请思考:生活贫困的陶渊明,却感觉田园生活非常美好,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2、补充资料

2 3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终身不仕,于63岁时贫困而死。

3、教师提示:陶渊明宁愿贫困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且还能感觉田园生活十分美好,这是为何,这对今天的我们又有何启示呢?

4、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阐述讨论结果。

5、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 附:学生可能会谈到一下几个方面: 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 耶稣:“人活着不单靠食物。 默罕默德:“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非典英雄的“欲望五层次”理论,维持生存是最底层次,精神追求是最高层次。 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失去了富贵的物质生活,得到了精神的自由与愉悦。 ③能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能去追求自己美好的理想即是莫大的幸福, ④不为名利,抛开身外之物,领悟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

六、背诵诗歌。 七、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再一次走进了陶渊明。今天的我们懂得了陶渊明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的诗歌,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的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

守拙 爱丘山

厌:尘网、樊笼(官场)————爱:田园

无尘杂 有余闲 返自然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482530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