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门听政是皇帝在特定地点,就国家大政方针听取臣属意见并作出决策的一种朝政治理方式。明代御门听政的地点在奉天门(即现在故宫的太和门),清代御门听政的地点改为乾清门。御门听政的具体时间没有规定,故与皇帝的勤惰而有很大的差别。清代康熙帝居紫禁城时,如无其他活动,几乎天天在御门听政,可算明清两代最为勤勉的皇帝了。 御门听政历经明代诸帝之后,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清代御门听政时,先由乾清门太监等,于乾清门正中设宝座,前置黄案,后置屏风。宝座前,乾清宫侍卫左右侍立,黄案前铺设奏事官员跪奏时所用毡垫。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及豹尾班、执桅侍工、佩刀侍卫等,于乾清门丹陛下左右相对站立。听政前,皇帝传旨于朝房候旨的各部官员。待各部官员按次序分东西相向站立于乾清门丹陛、记注官、翰林等官员按规定位置站好后,皇帝升宝座,奏事官员将奏匣(匣内放有官员向皇帝呈报的文件)置黄案上,然后跪奏所奏事宜。一事奏毕,皇帝降旨,另奏一事,再降旨。所有事奏毕,皇帝回宫,各部官员退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91e66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