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由哪些部分组成?

时间:2022-04-21 11:18: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多是一种比喻或描述;后半部分是前半部分比喻或描述的揭晓或说明。前后两个部分靠一个纽带联系,这个纽带就是前后两个部分的“核心”这个“核心”是二者的“相似点”。它从内部紧紧地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外异内同”的格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这个歇后语中“懒婆娘的裹脚”是前半部,“又臭又长”是后半部。“又臭又长”的意义应包含在“懒婆娘的裹脚”里。歇后语结构中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显形,二者联系点是隐形。歇后语前后两部分的联系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前后部分联系较直接,开门见山;一种是后部分说明前部分不那么直接,具有双关味道;一种是后部分说明前部分多了一层谐音关系。前两种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都是单纯的意义联系,称之喻意式歇后语;最后一种喻意之外多了一层谐音的转换,称之为谐音式歇后语。

喻意的歇后语前部分和后部分的联系是靠意义上的内在联系,前部分讲述道理,是导致后部分的逻辑依据。所谓逻辑依据就是第二部分应该具第一部分的说服力、必然、合乎逻辑的结果。“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鹅毛”虽然“轻”,可不远“千里送”来,“人”的情“意”是“重”的。另一类歇后语虽然也是喻意的,但后半部分却是多义的,理解上要有一个意义转换,由表层意义转换至深层意义:“小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在“小胡同里”追“赶猪”,胡同是直的,无法拐弯,只好“直”着“来去”“直来直去”表层意义是直着走,而“直来直去”另一含义是指说话、办事直爽坦率,不绕弯子,这层意义才是真要说的。



在喻意式歇后语的基础上,歇后语后部分再增加一层同音或近似音成分的换用,就成了谐音的歇后语。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我自小,结实,却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磨刀水”里带着“锈”,吃在肚子里,“锈气”在“肚内”“锈气在内”是“吃了磨刀水”的喻意结论,它本身并无实用意义,“锈”“秀”同音,转换成“秀气在内”才有实用意义,表达内在气质好。由于其他一些原因(如方言、文白异读等)用来谐音的成分,在声、韵、调方面并不完全一致,只是近似的读音。



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多是一种比喻,它是歇后语的鲜明、生动、形象、活泼和幽默风趣的源泉。歇后语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前半部分比喻的水准。这一部分的语言构成长短不一,有的只是一个词:“铁公鸡──一毛不拔”“驴粪球──外面光”“铁公鸡”和“驴粪球”都是词;有的是句子:“针尖对麦芒──尖对尖”“矮子看戏──人家叫好,他也叫好”“针尖对麦芒”“矮子看戏”都是句子。也有一些类似压缩的句子,句式不长,结构复杂。歇后语的前半部分不单在使用语言结构成分上多样化,更多的是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它用事理经验做比,也以历史故事和人物做比,有“真人真事”,也有虚构假托,是歇后语最精彩的部分。

如果说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一种比喻,那么,后半部分便是对前半部分的说明。歇后语作为一个整体,前后两个部分是固定联系在一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在具体运用时可视语境的需要,可以全说出来,也可以只说前半部不说后半部。不说出后半部,给人更多思考,更细的品味,但若影响理解与判断则一定要全用,不可“因文害义”。不过,这只是使用问题,而不是歇后语本身结构问题。歇后语的说明部分从不同角度,可以做多种分类,如从用语的文白差异、具体与抽象、句式的长短、与比喻部分的对照以及不同的说明等细微分辨。



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合成为歇后语的整体。歇后语的两个部分是看得见的实体,而在


这实体之间还有一个看不见的“隐体”这就是歇后语前后两部分赖以发生关联的内在桥梁。桥梁搭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歇后语的品质甚至生存。这个关键的“联系”受诸多因素制约,时代变迁、科学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影响人们对“联系”的认识。“联系”的变化自然离不开“喻体”甚至“本体”的改变。因此,会出现同一个结论有不只一个比喻或一个比喻有几个结论。表示联系的“实体”用什么“形式”也是不只一种,使用上也有多种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c08429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