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人生的悖论 小侄女五岁了,活泼可爱。我在写东西的时候,她就在一边专心地玩她的玩具,小声地和那些玩具说话,似乎那些机器人、布娃娃和彩色的积木都是有生命的,在和她说着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到、听得懂的话语。此时,她是不会缠着我给她讲故事,更不会打扰我的思路,也只有我写累需要休息的时候,才会钻到我的怀里,看我写的那些她根本不认得也看不懂的文字。 有一天,我看着一边专心玩玩具的小侄女,忽发奇想,就问她长大了想干些什么。她头也不抬地回答:做饭!我愣了一下,不禁哑然失笑,就问她除了做饭之外,还做些什么呢?她终于抬起头,天真无暇日眼睛看着我,想了半天才告诉我,还有要洗衣服。我终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笑声引来了年迈的父亲。我说小侄女长大了居然只是做饭和洗衣服,父亲也笑了,并教给她要树立各种各样的远大的理想。在离去时,却叹息了一声,现在还小,长大了,谁知道究竟会做什么呢! 想想也是,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让一个五岁的孩子去树立远大的理想,好象也不太现实。记得刚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在一次讨论课上,许多的同学争相发言,有多数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发明许多造福人类的东西,建设我们美好的国家。也有的同学表示要当一名辛勤的园丁,为祖国培养花朵,也有的要当画家、音乐家等等。到了中学,老师又告诉我们,要为什么而读书,并用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这句名言,鼓励和鞭策我们努力学习,为理想去刻苦读书。那时,年少的我们都有一个理想,都有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认为通过学习也一定会实现所有的理想。 从少年到青年,仿佛只是昨天才发生的事,那些理想与誓言依然铿锵地响在耳边,而我们的那些理想,却好象只是理想,并没有一个人真正的实现。 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相继结婚生子,每日弹奏“锅碗瓢盆交响曲”,轻吟“柴米油盐酱醋茶”,照顾家庭,机械地重复着一个个简单、匆忙而拮据的日子,一路跌跌撞撞就来到了中年的门槛。想想当年豪言壮语和那些美丽的理想,仿佛已离我们非常遥远了。每每此时,不觉汗泪俱下。 少年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并都曾憧憬过美好理想实现时的样子,构画着那一时刻的蓝图。然而,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就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中,匆匆地离去了,时光走过的印记深深镌刻于眼角、额头和我们的心灵,而我们当年的理想呢?它们又去了那里?曾和朋友们谈起过这件事,他们也都和我一样,叹息理想的改变和丢失,几乎没有一个人实现过自己的理想。 既然没有几个人实现过理想,那么我们的人生还需不需要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生又会是怎样?鲁迅先生笔下,曾有一个典型的人物—闰土。少年时代的闰土是充满灵性的,会做许多令鲁迅先生叹为观止的事情,但成年后的闰土呢?也许,我真正明白鲁迅先生写闰土这个人物时的心情了。他是以崇敬的心情看待少年闰土的,认为他长大了会有一番做为,又以可怜的目光看待中年的闰土,认为他没有了人生的目标,也就是少了那种远大的理想,而成为了一名碌碌无为的庄稼汉。我们笑闰土的同时,也应该嘲笑一下我们自己了。 看看我们现在的农村,那些和我们同龄的,那些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年,还有那些灵秀的少年。他们中间有因读书而进入城市工作的佼佼者,也有生意场上的硬汉,但那些人毕竟只是凤毛麟角,与整个农村青年庞大的数字而言,这些人只是少数中的少数。少得实在太可怜了。他们中多数人每天日出而做,日没而息,在懒以生存的土地上摸爬滚打,踩着父辈们深深的脚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个个成为中年时代的闰土。他们要赚钱、盖房、娶媳妇,要按农时去照顾地里的庄稼。即使他们有着美好的理想,也随着繁锁、机械的日子,一点点地深埋于黄土地。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懒以生存的土地将他们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理想对于他们而言,早已成了少年时期的一句口号。 打拚于城市,来来往往的我们的同龄人,上班下班匆匆忙碌的他们,除了囊中殷实外,又有几个实现过他们的人生理想?除了生活方式的不同外,他们也是闰土,只不过是城市中的闰土罢了。理想对于他们而言,也同样成了一句口号。 由此,我们竟然得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答案:人生,不需要理想! 假如人生没有了理想,那又是件多么悲哀的事情?人的一生又是怎样的苍白无力?纵然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却又没有几人真正实现过,我们是应该悲哀还是自嘲呢?理想,和我们每一个人开了一个玩笑,用我们一生的时间去开的一个玩笑,想起来,应该是欲哭无泪罢了。 如果人生不需要理想,我们除了生活、学习之外,还去做什么呢?还能够做什么呢?在一个离政治、文化的中心很远的`一个小村里,一个家庭富裕的农民,闲暇时拿起画笔,画农村的一些常见的动物,并参加了一些书画展,竟然屡屡获大奖,被国家农民书画协会吸收为研究员,一时名声大噪,成为很有名气的一位农民画家。座谈时言及理想,他竟然说没有过理想,至于目前的成绩和其它的,只不过是人生给予的附加。 从没有想过要当画家的,居然成了画家,一心要做一名辛勤园丁的,却成了极负胜名的诗人,看看身边,这样获得人生附加的居然不胜枚举,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他们平时所做的,与其理想是不沾边的,甚至是相悖的。只不过是他们在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数年甚至于数十年如一日的去做一件事,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达到了他们现在的一种境界,也就是人们常常可以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的。当然,他们都会说起同样的经历:在那条路上他们曾经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一度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终获成功等等。 由此,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至理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c9086b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