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感官《猜动物》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征动物的明显特征,并能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 2、体验猜想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动物的照片和卡片(尽可能是动物的照片,卡片上的动物形象不宜是卡通形象)。 2、展示板:前面贴有五张动物照片(兔子、斑马、马、熊猫、狗);后面贴有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第一轮游戏 (一)出示展示板前面贴的五张动物照片(兔子、斑马、马、熊猫、狗)。 【设计意图:游戏刚开始,就让幼儿能看到五个动物,幼儿猜动物时除了可以运用自身的已有经验,还可以用排除法、对应法来猜动物,这样的方法或许对幼儿来说更方便。】 (二)介绍玩法:让幼儿从五个动物中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不能直接说出动物的名字,要想办法让同伴猜出是什么动物。 主要提问: 1、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猜出你喜欢的动物呢? 2、你还有其他方法让大家来猜吗? 3、猜动物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他(她)选的是什么动物吗? 【设计意图:选择这五个动物是为了便于幼儿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如幼儿会用“汪汪汪”的叫声来表征狗;双手在头顶做成“耳朵”状,用一蹦一跳的动作来表征兔子;用单腿在前的跑的动作表征马。但是,如果选的是斑马如何用动作表示呢?怎样区分马和斑马呢?也许幼儿会用语言来描述斑马的皮毛颜色——黑与白,这恰巧又和熊猫的皮毛颜色相一致,幼儿又会如何表达呢?教师有意识地选择这五个动物就是想为幼儿设置障碍,提高游戏的可玩性和难度。】 主要关注: 活动中幼儿是否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幼儿是否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表征。 教学策略: 当有的幼儿一下子想不出表征的方法时,教师可鼓励其他幼儿帮助这名幼儿。 【设计意图:这样的策略既缓解了幼儿表征不出时的尴尬,又使游戏能继续进行,还能加强同伴间的互动。】 二、第二轮游戏 利用展示板后面的动物卡片玩猜动物。 玩法:请幼儿到展示板后面,悄悄选定一个动物,然后再到前面来让大家猜(不能直接说出动物的名字,要想办法让同伴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大家猜对了,就把这个动物贴到展示板前面,幼儿集体验证。 【设计意图:展示板后面的动物卡片和前面的五个动物形象不重复;当幼儿看不到动物卡片时,他们只能运用自身经验来猜动物,这样就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而且更有神秘感和趣味性。】 主要提问: 1、现在动物们都躲起来了,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呢? 2、如果他(她)做的动作(或说的话)还是没能让你们猜出这是什么动物的话,你们想不想问问他(她)呢? 【设计意图:鼓励猜动物的幼儿提问、质疑,增加他们互动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思维方式的机会。】 主要关注: 1、幼儿运用了哪些已有经验来进行判断和猜想。 2、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否存在理解上的误差。 教学策略: 1、及时肯定能运用不同方式或多种方式表现动物特征的幼儿。 2、当幼儿因互动中存在理解上的误差而猜不出来时,教师要采用鼓励和正面引导的方法: (1)及时公布答案,大家共同出主意寻找合适的表征方式。 (2)鼓励幼儿追加提示:先不把答案说出来,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继续猜? (3)鼓励猜动物的幼儿使用各种方法猜出动物。 三、延伸游戏 幼儿可以自己想一种动物(卡片上没有的),让大家来猜。 主要提问: 这次要增加难度了,请想一种卡片上没有的动物,然后想办法让大家猜出来,行不行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多次游戏之后。有的幼儿喜欢或了解的动物卡片上没有,通过延伸游戏能进一步满足幼儿的个体需要,以及创造各种表征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239b47b8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