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杨女士是一名单亲妈妈,女儿今年8岁。孩子3岁时她和丈夫离了婚,孩子一直由她抚养。爸爸很少来看女儿,女儿也不说想爸爸的话。但是孩子跟奶奶的感情很好,因为从小是由奶奶带大的。他们离婚后,杨女士和女儿仍然跟奶奶走的很近。今年8月份女儿放暑假的时候,奶奶由于生病去世了,杨女士带着女儿赶到的时候没有见上奶奶最后一面。 杨女士在信中写道:“我也很伤心,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都从悲痛里走了出来,但是我发现孩子最近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总是打不起精神,心不在焉的样子。我问她有什么心事,她说她想奶奶了,说奶奶最疼她了,为什么疼她的人越来越少了孩子的话让我很揪心,但是我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导她。您能帮帮我吗”。 单亲家庭的孩子情绪上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更敏感多疑。 “通过家长的来信,我感觉这个孩子的情绪肯定有问题。” 和平区教研室教研员、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周梅对记者说:“但是由于她的年龄小,还没有到心理形成障碍的地步。”孩子越小越需要安全感,需要爱,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爱的缺失比较严重。但是小孩子不会像大人一样理性的来看待这个问题,她是感性的。 比如她看到别的同学都是爸爸妈妈来接,而她只有妈妈;有的同学会拿着爸爸买的礼物向同学炫耀,“这是我爸爸出差给我买的玩具”,这些事情就算老师再回避,再注意,但孩子的眼睛是亮的,她会比较,因为小孩子都是模仿性的,她会觉得我少了爸爸,跟别人不一样。 这些都会带给孩子内心一种震荡,而且这种震荡不是短期的,是时时发生的。这是孩子爱的缺失,缺失多了孩子就没有安全感,她觉得自己是孤独的,是不被人喜欢的,被人忘记的。 父母离婚往往会让孩子的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孩子的情绪受到了干扰,如果没有一个持续的调整的话,她的性格会形成问题,然后就是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发展形成上都会受影响。 — 1/3 1/3 —— —从信中可以看到杨女士为了孩子全身心付出,但是家长的劲儿使在哪儿,孩子的内心需求又是什么,她可能不太懂。尤其孩子现在是学龄期,家长可能更关注的是学业,她在信中也承认“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 一般的离异家庭都会这样,认为我已经失去了另一半,孩子就是我的唯一,望子成龙的意念更强。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家长会更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在班里的位置,但往往是在这个时候,问题发生了。 孩子对周围爱的认知需要大人引领。 周梅说:“如果孩子跟小朋友玩儿得很好,非常快乐,她可能也不会说出疼她的人越来越少这样的话。” 当然,也许老师同学对她都挺好,但是她不觉得。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她是以大人的认知来确定自己的认知。这是低龄孩子的一个特点,孩子的自我评价是很低的。所以,同学对她很好她不觉得,需要我们大人的引领。“你看同学们多关心你呀”,“你看她借给你橡皮,其实她也需要用的”。 家长如果不去引领孩子认识这是同学对你的爱的话,孩子会认为这有什么可能老师也很关心孩子,知道孩子是单亲家庭,但是孩子并不懂。 杨女士的失误在于,一、没有引领孩子多享受爱。二、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玩儿的环境,快乐的环境,妈妈可以带女儿和同事的孩子、亲戚家的孩子或是周末跟社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儿。三、由于婚姻的失败,转加到对孩子的高期望上,而对孩子心理感受体察的少。 在奶奶去世的问题上是杨女士最后一个误区。也是孩子情绪低落的导火索,其实她的这些情绪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表现出来。大人有治疗心理创伤的能力,而孩子没有。妈妈应该对孩子说,那天咱们没有赶到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比如参加辅导班,奶奶要是知道了不会怪你的,只能说你是好孩子。可以让孩子对着奶奶的遗像或照片,把这些话说出来。过后— 2/3 — 再对孩子说,奶奶在天是有灵的,她希望你快乐,你快乐了奶奶一定很高兴。这样可以将孩子心中的遗憾做一个弥补。 孩子需求是什么是妈妈有时间多陪她玩儿,听她在学校的感受,和她一起分享小笑话的快乐,这样可以把孩子对爱的缺失和没有安全感降到最低。 一、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毕竟才二年级。要跟孩子一起玩儿,哪怕孩子玩儿的是你认为很幼稚的游戏,也要玩儿,家长要把自己“小化”。只要她开心就好。 二、要引导孩子感受周围的人给予她的关爱。 三、要为孩子创造同伙伴交往的条件。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她玩儿得开心。 四、要跟孩子多聊天,听听她的心里话,可能妈妈也很不容易,又要赚钱又要养孩子,很辛苦,但是不管多辛苦,每天都要抽出半个小时跟孩子共享欢乐时光,这样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孩子心里不高兴呀,或是同学说的哪句话、提到的一个家庭幸福的场景刺激了孩子,家长都可以捕捉到,及时把这个扣给孩子解开。 五、妈妈应该经常跟老师联系,及早发现问题。 周梅提醒杨女士,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大人的恩怨,说爸爸这不好那不好。还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毛绒玩具,这对孩子缺乏安全感是一种抚慰。 — 3/3 3/3 ——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7b4cf8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