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第八章读后感 骆驼祥子第八章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骆驼祥子第八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骆驼祥子》这本书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这本书刻画了一位命运悲惨的北平车夫祥子,来抨击旧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农村孩子,他怀有期望的来到了这个大城市,并且满脑子都想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换来一辆车。那时的他纯正、热情、有着不达到目标不罢休的精神,他不和其他车夫一样,有着许许多多的坏习惯,但后来他买车的钱一次次被人抢,最后他买车的希望也被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所粉碎,他的梦想也被一次次的破灭。最终他那从前的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也都荡然无存。在社会的残忍压迫下,祥子选择了堕落男,他不再奋斗,而是向别人借钱,最后成为了社会最底层的混混。 祥子的一生,有明媚美好的开始,但最后却是黑暗痛苦的结果。祥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虽然一次次的失败,但他用一颗坚定的心坚持着。 文中有句话说得好“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的那条路走;如果走不动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也正如鲁滨孙一样,虽然在荒岛上一无所有,但却因为那一份坚持、执着,使他顽强的生活了下来。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后,我了解到了在以前那个混乱的社会中,人们过的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天壤之别。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只要我们踏实努力、诚实守信、勤奋拼搏、不畏惧困难,就会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曹府管家高妈的一套利是哲学,祥子十分佩服。高妈劝祥子把钱放出去投资或是存银行等等主意,祥子均无动于衷,一心一意只想自己靠拉车攒钱买上车。年节迫近,祥子想着要给刘四爷买点东西好取回自己那30大洋。这时虎妞却找上门来。 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着。虎妞对他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身心都带来磨难。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坠落。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深刻地揭示了生产这个悲剧的原因。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痛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 感想: 这个片段通过一个小事例,体现了祥子的刚强,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人。 我们面对挫折,也要挫而不折,愈挫愈勇,不怕受挫。要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排解,不要让挫折摧毁我们的勇气和决心。如果我们心里害怕受挫,那么真正遇到挫折时就会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找不到应对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能害怕挫折。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也不要退缩,要像祥子一样迎难而上,要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把困难压倒。 第八章曹先生把车收拾好后,并没有扣祥子的工钱。曹太太给了他两丸“三黄宝蜡”,祥子也没有吃。祥子好几天都觉得很不好意思,而过些日子也渐渐忘掉了。他有开始盘算着怎么赚钱。祥子对高妈相当地佩服,但对于钱的处置方法,他不敢随着她的主意走。高妈的确有办法,她教祥子去放债,可是祥子还是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较稳当,万不可撒手。原先祥子在一家姓方的家里,主人全家大小连仆人都在邮局有个储金折子。方太太也劝过祥子立折子,但祥子看到白花花的现洋放进去,凭人家三画五画就算完事,觉得是个骗局。 而高妈又给祥子出主意,让祥子起一支黑会,一支会十来个人,至多二十个,一月每人两块钱,一会马上就会有四十几块钱,这确实让祥子心跳加快了些,真要凑上三四十块钱,加上刘四爷那的三十多块,还有现有的几块钱,就有八十多,虽然不能买十成新,八成也可以了。但祥子怕以后别人也来约自己,干自己有命买车再买,不求人。祥子在胡同里买了一个大号的闷葫芦罐,因为卖夜壶的找不开钱,就再要了一个小绿夜壶送给了曹家的少爷小文。祥子在街上顶着大风拉车,看到那些老弱的车夫为了几个铜板豁出一条命,但他没工夫忧虑,他不管别人,只想着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而一天晚上,祥子想要再摇一摇他的闷葫芦管时,高妈告诉他有个黑塔似的小姐要找他,祥子知道事情要坏了。 祥子原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农民,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坚忍要强,但经过三起三落挫折打击,他的理想终于破灭,性格扭曲,堕落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祥子的悲剧反映了城市畸形文明病及愚昧文化给人性带来肉体、精神上双重伤害,凝聚了作者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和批判性的审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a31f02fc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