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大全 [从技术手段上谋求版面语言“贴近性”]

时间:2022-10-09 05:43: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大全 [从技术手段上谋求版面语言“贴

近性”]》



摘要:报纸媒体的“贴近性”,是体现受众意识,放大宣传效果,展示版面魅力的一个方向性原则,也是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在遵循“贴近性”办报理念和版面处理基本原则下,笔者从一些优秀媒体的典型经验和自身实践中发现,这一原则和理念转变到技术性操作层面,打造“贴近性”版面语言大有可为,仅以三类案例说明,所谓“超薄”,即从形式()上界定出300500800字之“短文”、“小品”以及“一分钟小说”为主要用稿品种,以满足读者阅读快餐化需求

报纸媒体的“贴近性”,是体现受众意识,放大宣传效果,展示版面魅力的一个方向性原则,也是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笔者在日常从事副刊编辑实践中发现,“贴近性”除了首先需要内容上的不断深化落实外,还是一个能够体现到“版面语言”上的技术问题(形式操作)――或言,以版面语言的技术性手段践行贴近性要求。因为“尽管内容可以决定形式,而反过来,形式在许多时候对内容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① 从版面语言距离“贴近性”的诸多差距,寻找“技术性”操作空间 本文所称版面语言的技术性“贴近”,是指在以“内容为王”的前提下,对版式结构、文稿标题、插图照片、色彩线条等报纸版面诸多构成元素的运用――特别是对文字文稿进行朴素的、巧妙的、有“本报特色”的形式处理,使报纸变得亲切易读,乃至由阅读提升为“悦读”,使之成为更有效传递信息、情感的“技术手段”,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当前一些报纸版面处理盲目追求所谓“流行时尚”而偏离“贴近性”轨道,频遭读者反感,笔者归纳出典型的几种: 一是过度包装。将含金量天生不足的文章以抢眼球、找卖点为目的,行浓妆艳抹、“色”厉“内”荏的外在装潢,本末倒置。 二是模拟“画”报。不尊重报纸自身规律,在盲目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削弱扎实优美的内容吸引力。放弃报纸本身对“阅读”意义的坚守。 三是打破“常”规。许多优秀的传统版面技巧,是编辑经验与读者习惯长期磨合形成的规律性秩序,在现代电脑软件技术能够提供“无穷大”设计选择的情况下,以多元化和“现代意识”为借口,无节制运用,反而形成视觉错乱,产生阅读疲劳。 四是“解读”不足。文章内容之所以需要进行“版面处理”,是编辑巧妙运用版面技术向读者“含而不露”的一种吸引、推介、解读,乃至阅读帮助。与上述几点相反而走向另一极端的解读不足,处理失当,同样难以赢得读者。 由此可见,这些版面处理的形式不当或失误,是“急功近利”的办报理念所,表现为技术上的失当。 从技术手段上谋求“贴近性” 在遵循“贴近性”办报理念和版面处理基本原则下,笔者从一些优秀媒体的典型经验和自身实践中发现,将这一原则和理念转变到技术性操作层面,打造“贴近性”版面语言大有可为,仅以三类案例说明。 1.求“一见钟情”,注重“一见如故”。 前者寻求视觉刺激;后者讲究耐看之美,以版面形式的“耐看”度,培育读者和媒体间可亲可近可信的忠诚情感。典型的例子,是新民晚报2004年为

.




追求“更新鲜味道与更新鲜营养”进行全新改版时,特意尊重读者意见,将“夜光杯”副刊几十年形成的“咬合错位式编排”版式和风格“技术性”地保留下来。②笔者认为,这绝不仅是广告中宣传的“传统与时尚共舞”,更重要的,是这一经典面孔早已融入上海人的文化生活常态,读者之间建立的“贴近性”已提升到忠诚可信的层面。乃至其为不动声色地“推出”优美文章或为补白起见,饰以手绘白描精致尾花,格外耐看、意味无穷。 2.拒绝“无序多元”,追求“有序和谐”。 标榜为“现代流行时尚”的版面中心多元化,编辑思想弱化乃至退位,难以体现版面对文稿的“优选”和“推介”功能,极易导致阅读疲劳。特别是以文化休闲为阅读特点的副刊版面,需以便利读者阅读为“贴近性”第一原则,让文章有序“走近”读者提供技术性手段。典型的例子是香港大公报“大公园”副刊,每天一个的“拱月式”版面:在版心偏上位置(即视觉中心)0.2框线框出该版篇幅最大的“亮点稿”,并配以该版唯一图片,加重注意力。另在版面最上位置设“头条稿”。其他稿件以序“拱月”编排。这不仅将编辑思想和盘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便利的阅读选择。 3.崇尚“超薄悦读”,巧抓“细节关怀”。上世纪90年代末期,北京某著名晚报副刊打出“超薄悦读”的口号,由当时纸媒流行的“厚题薄文”发展而来,以实现对读者的“超级贴近”。所谓“超薄”,即从形式(技术)上界定出300500800字之“短文”、“小品”以及“一分钟小说”为主要用稿品种,以满足读者阅读快餐化需求。究其形式来源,当源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日报第八版文艺副刊对版面用稿数量提出的“硬指标”要求:于栏图尾花、照片插图外,一个版面至少要安排八篇文字稿,③以均衡单篇字数。不仅成为副刊倡短之规范,也是形式上贴近读者之滥觞。而“悦读”之说,看上去是对文章内容喜闻乐见的要求,也可以“落实”为版面形式上的赏心悦目:比如由于文字短,在版面安排上就更容易实现结构疏朗、气度从容、简洁流畅的风格。 “贴近性”版面的一些技术性亮点 阅读为第一功能的回归与创新。“回归”表现为:所有的排版、装饰手段必须服从视觉功能需,克服违背阅读规律的所谓艺术造型或装饰,已成为主流媒体的自觉意识。“创新”表现为:汰旗式、竖式、梯形等唯设计而设计的排版方式,建立模块排版、横题到底的新型版式,以符合网络时代的阅读习惯。提供明快便利的视觉空间,让读者在轻松的环境下浏览、阅读。 者在设计一个诗歌版面时,运用稿件长短不齐――尤其是精彩稿件往往更为精短的特点,推出过四篇重点稿“按阶梯排队”版式:在整版基本六栏的框架下,第一栏左上置插图,先将“第四重点”顺图安排其下;这就使最精短而最精彩的“第一重点”能够占据第二栏顶天位置;行数较长的“第二重点”以独占中间三栏的形式与第一重点并列安排,但为减弱对第一重点的冲击且避免碰题,标题“拦腰”下沉;这又使“第三重点”可在第六栏占据顶天位置。不仅版面由此有序变,增加美感和韵律,更是为了读者有序阅读。 以版面技术语言解读文字内容。比如,利用独特、优美的插图外化文意,延伸文意,并使静态的文字内容充满动感和阅读趣味;如将传统上仅为

.




分区、分块的框线和区别文章体裁的字体,运用为“解读文章”:利用有无框线或不同框线形式,以至不同标题字表达思想、表明层次、表现意境。 本报副刊还一度要求从每篇稿件内浓缩出30字或更少的亮点语句,以有别于正文的统一字体单独置于题右或题上,既增强“推出意识”,又引导读者选择性阅读;也一度创新古代典籍加旁注的形式,对各篇文章中的妙言警句,统一变仿宋体标出,等于无声解读,“贴近”读者。 推行版面技术标准建立阅读信任。如彩报每个版有固定色标,定色相,定色值,定辅助色。除本身的黑白外,每版颜色不能超过3个。在整体技术标准固定下来后,编辑不得根据自己的喜好另加变化,以保持风格的一定性;如通过科学合理的归纳、梳理切分版面,文和文之间应不少于2字格或3字格,副刊可6格字。为让读者看清阴字标题,底纹的色值必须超过65。保持文章的原貌和可信性。对书名号太多、数字太多的文章,正文分别处理,以便去掉这些符号。 注释: ①陈伟 张艳蕾著:《报纸版面设计与创新》,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②黄俊杰:《革新者与挑战者的竞争――两家晚报改版评析》,《中国记者》,2004年第8 19567月至文革前人民日报第8版副刊版面 (作者单位:济南铁道报社)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388bf1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