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 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二、 重、难点 重点: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难点:多个变量对照实验的合并 三、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豆芽,并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完成种子发芽的实验,制作教学课件 四、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导入 教师引导 巡视全班,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自己动手制作的豆芽,并交流创造什么条件使种子发芽的 老师适时将学生讲到的条件做好记录 提供书91页的情景,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的一般过程 按照探究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一方面根据前面学生交流时小结的条件,另一方面利用书91页的资料,引导他们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引导学生:以前的学习中只做过一个条件的探究活动,只知道有一个条件的怎么设计,现在有三个条件怎么办呢? 把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分别做一组探究实验:甲、乙、丙 设计学生活动,分别对这三组条件设计探究方案 / 学生探究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豆芽,并叙述自己制作豆芽过程中所创设的环境。假设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预期目的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对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了大概的印象 通过学生设计单个条件的探究实验方案,巩固他们对探究一般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对多组实验条件的分析,锻炼对多个变量的探究实验的合并能力。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种子萌发需要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可以把难度降低:分别探究三种条件,然后再合并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过程中选出较合理的方案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甲组(温度): 1号给适宜的温度,满足乙丙条件。 2号瓶低温,满足乙丙条件 ( 3号瓶高温<考虑到高温条件下种子失去活力,可以免去这一个瓶>) . 探究过程 指导学生对已经设计的方案进行合并。 实施方案 因为考虑到实验时间较长,实验效果需较长时间才能显出,故安排为课外探究 指导学生课外完成探究实验,并上交探究报告。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乙组(水分): 4号瓶适量的水分,满足甲丙条件 5号瓶过量的水分,满足甲丙条件 6号瓶不放水分,满足甲丙条件 丙组(空气): 7号瓶充足的空气,满足甲乙条件 8号瓶不充足的空气,满族甲乙条件 5号瓶,当水分过多时,种子被水分覆盖,与空气的接触就减少,可以与8号瓶合并 1、4、7号瓶实际条件是完全相同的,也可以合并 因此得出最后的设计方案 (1)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低温、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 适宜的温度、没有水、充足的空气 (4) 适宜的温度、水、少量空气 课外完成探究实验 根据已有生活经验,预测结果,并与实际结果对照,分析原因。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清思路,学习知识,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1、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 种子萌发需要有一定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理清思路,明确要点,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学科探究的方法。 小结 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1、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bf711c75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