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群体的心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05-27 04:41: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残疾群体的心理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总结并分析了残疾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心理特点,探讨了残疾人的社会教育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 关键词:残疾人;心理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残疾人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2000 年中国有6000 万残疾人,2006 年的统计数字是8296 万,短短6 年时间中国就增加2300 万残疾人,平均每年新增约400万残疾人,相当于每天新增10000 名残疾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残疾人口数量,他们的工作、生活、甚至心理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残疾人同时又是一个多样性的群体,他们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存在着某种缺陷,与健康人有着一定的差别,同时与健全人在许多方面又是相同的。由于社会的不理解和自身自立部分的缺失,残疾人往往要承受比平常人大的多压力,造成他们与正常人相比有不同的心理问题,这是全社会所要关注和解决的。 一、残疾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的一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复杂的消极意识,这是残疾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问题。由于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他们某种身心缺陷或功能丧失,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认为会被人瞧不起和低人一等,因而性格变得孤僻、胆怯、没自信,不爱说话和与人交流,意志消沉,丧失对人生及生活的信心。许多残疾人敏感多疑、封闭孤独,不愿面对现实,不敢承受挫折,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他们受自身生理缺陷的限制,生活极其不便。因此,残疾人事业要有所发展,残疾人要取得成功以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状况,就必须消除自卑。

造成残疾人自卑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成功的体验。残疾人因为自身生理上的缺陷,某些方面的能力就会落后于别人。当他们看到别人成功后的快乐,他们就会更深地陷入失败的痛楚。多次失败体验的积累,也就使他们丧失了勇气和信心,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第二,家庭对残疾人的错误态度。许多残疾人的自卑心理跟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些父母对残疾子女、家庭成员对残疾兄弟姐妹、或是夫妻一方对残疾配偶缺乏信心,视其为负担,认为他们的缺陷惹人讨厌,对残疾人缺乏公正的评价。 第三,社会的冷漠与歧视。这种现象在残疾儿童身边容易发生,有过这种体验的孩子一般不敢与人交往。对于成年残疾人来说,社会的冷漠与歧视是造成他们自卑的最大原因。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上,很多企事业单位从本质上来说并非瞧不起残疾人,但在用人方面却对残疾人关上了大门;在教育方面,能适合残疾人就读的学校并不普及,让很多残疾人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甚至于很多大、中专都不录用残疾学生。残疾人文化、科技素质提不上去,就更没有能力与正常人竞争,从而又加深了他们的自卑。 2.自尊敏感心理

由于身上有残疾,残疾人往往特别在意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论都使他们特别敏感,他们很计较别人称其为瘸子瞎子哑巴等。如有人做出有损于残疾人自尊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克制自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3.自怜心理

残疾人有时会产生自爱自怜的心理,希望别人、社会都来同情他、关心他、


帮助他。

4.同情心理

主要表现在对与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残疾和缺陷,大家在一起有共同语言,能相互交流。他们通过沟通能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同情心理油然而生。 二、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1.认知方面

不同的缺陷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如盲人由于视力障碍,尤其是先天性的视力残疾,缺乏甚至没有视觉空间概念,没有视觉形象,没有周围事物的完整形象。而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视觉信息的干扰,形成了爱动脑,善思考的习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比较发达,而且记忆力特别好,所记的词汇比较丰富,形成了语言能力比较强的特点。 2.情感方面

孤独感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由于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某种缺陷,其行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行为容易受到挫折。残疾人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远比正常人多,且难以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帮助,甚至受到歧视。孤独感和自卑感使他们的情绪反应强烈,有的立即爆发,有的则深埋内心,表现为无助和自我否定。 3.性格方面

如盲人一般都比较内向,内心世界丰富,情感体验深刻而含蓄,善于思考和探索。聋哑人则比较外向,情感反应比较强烈,豪爽耿直,看问题容易注意表面现象。肢体残疾者表现为倔强和自我克制,他们具有极大的耐心和忍辱精神。 三、解决残疾人心理问题的几点想法 1.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关注残疾人的重要性

避免对残疾人做任何不正确的评价和比较,引导残疾人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自立、自强,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一员。 2.加大对残疾人的教育力度

加强对残疾人的正确引导,帮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评判观,正视生理缺陷,学会自我肯定。有残疾人的家庭,家人应正确对待,既不视残疾人为累赘,也不刻意把残疾人当作处处需要照顾的对象。要引导残疾人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培养残疾人的自信心。建立残疾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让他们有归宿感,在咨询和治疗中感受到尊重、理解、关爱、重视,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3.发展教育,提高素质

发挥各类学校的功能,提高残疾就业的能力,自食其力,且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使其有种满足感,引导提高他们与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真正的回归社会的怀抱,在真正意义上解决其心理问题。

4.社会应提供残疾人的交流平台,让残疾人有与人交往的机会

残疾人社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职业技能等比赛,都可以让残疾人相互交流与鼓励。成功残疾人士所起到的榜样作用,是残疾人增强自信的良好动力。健全人经常与残疾人平等的相处与沟通,不要把其看作另类,而把他们当作需要帮助的朋友、同事。

5.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


社会的先进思想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应该广泛地宣传人道主义思想,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大力发展福利事业,帮助残疾人就业。只有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享有劳动的权利,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残疾人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也才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不断取得进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6.发挥家庭的关爱作用

家庭应该对他们真诚关爱,以乐观、正确的态度看待残疾人,让残疾人意识到有亲人在爱他,支持他,让残疾人知道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有勇气的表现。家人还应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善于发现残疾人的优势并加以培养。比如说,耳朵听不见了,但也许对色彩很敏感,可以画画;眼睛看不见了,但也许有着音乐上的天赋。让残疾人在优势方面获取成就感,增加愉悦的情绪体验,就会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引导残疾人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从而培养残疾人的自信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3c1cf4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