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问题的心理经济分析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利用市场的力量促进经济的增长,更长远一些还有社会福祉的进步。通常来说,经济学更注重效率和发展,而在考虑公平和正义稍有欠缺。不平等涉及到社会和政治问题,用经济学来解释不平等,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这种尝试需要用经济学的知识,同时关联政治学和社会学的逻辑原理知识来探讨,《不平等经济学》追述了不平等的产生及其演变,按经济学的逻辑将不平等分为劳资不平等和劳动收入不平等,并希望利用再分配工具改善不平等现象,可以说是对“不平等”现象的一个经济解释,以及对于解决不平等问题的一次理论探讨。 在关于公平、正义上的经典著作中,智者把社会和文明的进步定义为“不公平、不正义现象的减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不公平应该是市场经济调配有限资源后产生的必然结果,并不需要对其进行解释或者说明。当然,利用现有经济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以及从现有的不平等现象进行社会分析,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作者也坦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不平等产生的经济原因,诸如书中提及的劳资不平等和劳动收入不平等,并从经济发展的要素关系中解剖其中的内在关系,有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不平等的经济现象。在很多经济学著作中亦提到的生产函数、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指标统计方法中,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是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它们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相互替代的弹性,影响到经济收入后对于劳动力和资本的补偿(这里不能说是完全决定的),劳资关系的角力、政府干预的程度以及社会发展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劳资不平等。对于劳动收入不平等,或者说是具体的劳动力所应该得到的薪酬(工资)也是同样由很多因素决定,包括劳动者个人素质(学历、经验、体力等)、所从事岗位的性质、社会需求影响等等。在了解不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不平等现象进行调整。 再分配的方案同样需要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等的支持。一般来说,企业收入支付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之后,可能还有一部分要进入再分配,这体现出企业内部对于劳资关系的一种调整。政府通过税收等措施对于资本和劳动者进行的转移支付,属于企业外的再支付,能进一步调和不平等。我们可以从逻辑上为再分配发挥的积极作用点赞,但事实上这种再分配并没有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否则怎么会有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遑论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还是真正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不平等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一定意义上推动着人类的发展,造成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平等。在人类内部营造的平等氛围可能是徒劳的,即使是“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依然还会有很多先决条件影响到机会的获得。经济学不能包容万象,但用经济学去解释一些社会现象,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dc03e0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