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百首】古诗《春夜喜雨》原文 赏析 【古诗三百首】古诗《春夜喜雨》原文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不好雨言时节,当春实乃出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白,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文学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译文 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光分外鲜艳,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注解 (1)乃:就。 (2)出现:萌生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并使植物受雨水的滋润。 (5)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6)晓:天刚亮的时候 (7)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8)花重:花掉咽下雨水而显得沈重。 (9)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10)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赏析 《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钟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到:“不好雨言时节,当春实乃出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白,江船火独明。晓看江烫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不好”字含情,赞盛春雨。“言时节”剥夺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认为,春雨体贴人意,知悉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出现机。多不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出现”,又含蓄地表达出来作者期盼期盼春雨来临的急切心绪。颔联似乎就是诗人的感官体会。春雨去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有意讨伐“不好”,唯求无私奉献。啊,听到雨情景作者洞悉得多么精细,就没了春雨诗行,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到出了。可知,惊艳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顺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忽然终止,亦喜亦忧,房门而出来,矗立眺望,指着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渗入夜色,漆黑一片,可知夜有多黑,雨存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耀眼,又凸现出来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春雨之繁茂。尾联系想象之言,诗人亲眼目睹春雨绵绵,欣喜地想起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就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下花掉乃衬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这就是描写春夜雨景,整体表现欢欣心情的名作。一结尾就用一个“不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不好”常常被用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不好”赞美雨,已经可以唤醒关于做好事的人的M18x。Nagaon,就把雨拟人化,说道它“言时节”,懂满足用户客观须要。春天就是万物原始社会生长的季节,正须要下雪,雨就之下出来了。它的确很“不好”。 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就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粗无声”相配合,不仅说明那雨就是充斥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说明那雨急于“润物”,有意讨伐“不好”。如果急于讨伐“不好”,它就可以在白天去,就可以所造一点声势,使人们看不见,局外清。惟其急于“润物”,有意讨伐“不好”,它才挑选了一个不阻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去,在人们熟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96056c03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