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苏东坡 苏东坡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嵋州人,宋朝伟大的文学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可谓家喻户晓的人物。稍微熟悉中国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在中国灿烂的文化史上有个苏东坡,从乡间那些美丽的传说中,也可以知晓大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时下,农村青年结婚,新房门口常贴这样一幅对联:“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击破水中天。”问那些戴花镜的老先生,他们会给你讲出一大串苏东坡与苏小妹秦少游,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等美丽的故事和传说。上面对联讲的就是洞房花烛夜苏小妹三难新郎秦少游的故事。小妹出上联,少游答不出,进不了洞房,大舅哥颇为同情,投石击破洞房前荷花缸中的水,少游灵机一动,答出下联。美丽的故事为时代婚礼增添了不少喜气。在这故事中,苏东坡尽管不是主角,但他的愿有情人终眷属的心,特别是他的智慧才学,却赢得了后人的喜爱,以苏轼为代表的苏门文人也赢得了后人的赞扬。 苏东坡有着超人的智慧。请看苏东坡妙对惊考官的对联。上联(考官)是:宝塔尖尖,四面七层八方,下联(东坡)配: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这是苏东坡参加会试的对联。考官知道东坡有才,想难他一难,于是,便出了上联。上联中,宝塔的样式、层数、方向一应俱全,对出下联确有难度,没想到苏东坡脱口而出下联,令考官大惊。再看苏东坡面对辽国特使的挑战联。上联(辽使)是:三光,日、月、星,下联(东坡)是:四诗,风、雅、颂。(《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雅又分大雅和小雅。)没等辽使是明白过来,东坡又有了另一下联:四德,元、亨、利。辽使更不明白,东坡告诉他,四德是指元、亨、利、祯,祯犯我主万岁的讳,不能说。辽国特使本想卖弄一下学问,不想弄巧成拙,大惊失色,面红耳赤。 诸如此类的对联,或许无法考证它的真实性,但从一个侧面却反应了苏东坡的聪明智慧。清朝文人用这样一幅对联赞誉苏轼父子:“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词客即指苏轼父子,四大家是指再加一个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与苏轼父子并论,可见苏门父子的文学地位之高。对联尽管有些夸张,但苏门父子包括苏小妹在内的文学造诣是尽人皆知的,苏东坡当然是其中的魁首。 以上只是撷取了一些乡间俚语,还不能确切评价苏东坡的才华。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苏东坡是承前启后的人物,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是东坡对中国的诗词艺术又一次推陈出新,融诗情与波澜壮阔,并把诗情推向新高潮。笔者读他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仿佛感到惊涛骇浪充硕天地之间,诗人的热血在沸腾。使我们不得不这样想:大江东去,浪淘不尽,千古风流。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启发我们对生活深深思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丽的诗句伴着美好的祝愿,融合着诗人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无尽思索。古往今来路漫漫,有谁对生活进行过这样的探索,向世人道出这样的真情?这首词一改过去思念诗的过度悲愁,写得豪放大气。与唐诗相比,无论老李杜或者小李杜,思念诗写得都很有情致,但都过于伤感,伤情自古多离别吗。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却没有一个愁字,使我们感到的是男子汉的豪气、大气,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东坡的诗风如骄阳照着大地,并昭示后来者。 苏东坡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不仅诗词,他的散文也很有独到之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一例。细细读过此文,使我们联想到一缕缕清冷的月光洒在洁净的大地上。文章特点有三:一是叙事绘景,紧扣主题,给读者以质的感觉。欲睡,月色入户,如此良夜,弃之太可惜,遍寻张怀民,入承天寺。那月色呢,“停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读到此处,才恍然大悟,这竹柏的影子就是明月呀。文中无月,句句皆写月,精炼至极,可谓妙笔生花。二是叙中带情,情景交融。欣然起行可见欢欣,无与为乐可见少知音,只有张怀民才是赏月的唯一,“寻”字便可为证。第三,结构缜密自然。文章共83字,时间、地点、经过、缘由和感慨无一为少,一气呵成,真是字字如珠,句句如玉,可见作者的文学造诣之高超。 苏东坡豪放的性格,宽阔的胸怀,以及矢志不渝的精神,从他被贬后的诗文中略见一斑。东陂何以被贬?他不像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等因为政治而被贬,实为他的文辞太出色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在京城一站,其他文人便黯然失色,被中伤排挤贬谪也就很正常了。一贬密州,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继续追求他的理想和事业。如果说他还不够成熟,不如说他襟怀坦荡,心底无私。试看《江城子 密州出猎》,便可捕捉到大师跳动的脉搏。“老夫聊发少年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贬谪无所谓,他期盼朝廷释罪,实现射天狼的志向。但就因为一个“射天狼”。又招来灾祸,有人告他攻击皇上,接着他被二贬黄州。 独处黄州,我们的东坡并没因仕途失意而消沉,他也不想问个一二三。按一般人的思维,他太傻了,大凡人到此种地步,也该想想为什么了。他不去想也不去问,也许这正是苏东坡的可爱之处。从他在黄州的诗文中看不到像柳宗元的“自余为戮人”的愤懑之情,他有的是宽阔的胸怀,无尽的追求和奋斗精神。二次被贬无朋无伴,孤独飘零,人何以堪?外加酷刑铺天盖地,给他的是灵与肉的折磨。对此,东坡迸发的不是命运的悲观。鲁迅先生曾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东坡在黄州,早已把全部的身心交给自然了。他与自然对话,思考社会人生,在磨难中追求光明。如果说《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一次被贬的人生感悟,那么,《念奴娇 赤壁怀古》则是他二次被贬的人生收获,那承天寺月光的神韵,更是他胸怀的又一次开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则是大师灵魂的又一次自我超越。 社会是复杂的,人生是曲折的,自然是美好的,心胸是开阔的。正是因为与自然的交流,与历史对话,他的境界才如此超脱,才能将肉体融于山川万物中。东坡的弟弟苏辙说:“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东坡的气可谓登峰造极,那是得之山川阴阳的罡气,容纳百川的正气。 苏东坡的情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读《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便可知一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要思量,更难忘。他对亡妻的感情是何等的深沉。“料知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一个“年年”,一个“断肠”,感情不能自已。行文到此,戛然而止,情无限,思念更无限。读罢此文,笔者简直要为东坡泪流满面。世间情到此处,还有比此更深的吗?这是人间真情,这是人间真爱。东坡被后人所爱,因为东坡是真人,神不可爱,因为神只会给人虚幻。 此外,东坡的书画也很有造诣,此处不多赘述。 苏东坡是我最敬佩的中华文化大师之一,不论春夏秋冬,潇潇暮雨,都见其徜徉自在。评论苏东坡,只从文学的、情感的、或是性格的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他才是世间潇洒走一回的人。古往今来漫漫路,东坡精神永不古。面对大师,我在思索,在中国贬官文化的长河中,屈原、韩愈、柳宗元,李白、乐天、范仲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b626492b160b4e767fcf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