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变质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1、掌握辨识变质食物的基本方法。 2、做到不吃变质食物,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什么是变质食品,人吃了变质食品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 2、变质食品有哪些感官特征。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变质食品对人身体的伤害,严重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变质食物坚决不能吃。 三、教学难点 学习辨别变质的食物。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 自学学习法 实践演练法 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准备好一些食品(变质的和没变质的)。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大多数的同学都有吃东西后拉肚子或肚子疼的经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吃了变质食物的。什么是变质食物?怎样做到不吃变质食物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0课。(板书课题) (二)听“平安故事” 老师可以讲课本上的“平安故事”,也可以讲生活中的故事。听完故事,让学生谈原因及体会,初步认识变质的食物坚决不能吃。 (三)学习“平安指南” 1、出示自学提纲: (1)什么是变质的食物? (2)为什么不能吃变质的食物? (3)怎样辨别变质的食物? 2、学生根据提纲自学。 (1)同桌交流。 (2)派代表在班上交流:什么是变质食物?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举出一些变质的食物。如:家里榨的豆浆放了半天就会结成粘稠状,夏天的稀饭没放进冰箱就会有一股馊味等;为什么不能吃变质食物?可以派有拉肚子的同学结合生活谈感受;怎么样辨别变质食物?可以结合实物边讲述边辨别。如:一块发霉的面包或一条变味的鱼等。 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地听,并做适当的点评。点评时也适当地补充一些事例。让学生在大量的事例面前充分认识变质食物不能吃,学会辨别变质的食物。 (四)熟记“平安歌谣” 在理解歌谣大概意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也可以让同桌间互相比赛背诵。 七、实践操练,提升能力 1、找一找: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食物(发硬的面包、发芽的土豆、新鲜的馒头、新鲜的牛奶、变味的绿豆汤、一片隔夜西瓜)派学生上台找出变质的食品,并说说自己辨别的依据。(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通过巩固学习学会辨别变质食物的方法) X| k |B| 1 . c|O |m 2、说一说:根据课本中所说的现象组织一个小辩论赛,在辩论中进一步认识“像奶奶这样把腐烂的水果削掉再吃“这种生活习惯是不对的,要坚决反对。(正方理由:腐烂说明水果变质,削掉后的水果表面看没什么,其实水果内部营养成分已经消失,甚至还滋生有害的细菌。反方理由:削掉后的水果颜色、味道都比较正常,应该没变质,丢掉了可惜,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所以可以吃。结论:病原微生物侵入果品造成局部溃烂,肉眼很容易看到,但在腐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会污染尚未发生病变的果肉,则是肉眼看不到的,有些真菌及其毒素还具有致癌作用,食用后对人体有害。所以,就算已经剔除了腐烂的部分,这样的水果仍不能吃。奶奶的作法是不对的) 3、做一做:鼓励学生回家仔细检查并清理自己家的冰箱和食品柜。 八、课堂总结 变质食物危害健康,变质食物坚决不能吃,而学会辨别变质食物是保证不吃变质食物的前提,所以要学会辨别变质的食物。 九、拓展 自读“平安广角”,让学生对食物变质的原因有所了解,加深对变质食物危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辨别变质食物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c255bf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