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名词解释

时间:2022-04-15 05:2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2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3劳动社会化: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4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

5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体验到的对他人的依存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表现。

6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是对群体组成秩序的研究,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7劳动者行为:劳动者行为是劳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行为,指的是劳动者在有意地建构其劳动世界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8劳动效用:劳动效用是借用经济学上的“效用”概念,用来指以劳动者行为而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即效用(相应有劳动物质效用和劳动精神效用) 9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10职业声望:是与财富、权利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映了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

11职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职业地位和声望不同的等级序列。

12职业流动:使之劳动者为追求自身的发展、寻求自己的价值而改变工作岗位,改换职业的行为。

1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企业的一个无形的构成要素。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文化倾向。

14集体谈判:是指资方和雇员代表借助谈判,旨在达成覆盖某一雇员群体的协议,以解决就业条件和待遇,协调雇佣关系的一种方法。

15三方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管理部门(或企业家协会)协调处理劳动争议的机制。

16劳动报酬: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取其全面的满足,社会学上的劳动报酬不仅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还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得到其他方面的收益,特别是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实现。

17收入分配:是对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进行的分配。收入分配的类型分为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两种类型。

18劳动争议:就是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而发生的争议。

1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可以概述为国家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在分配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行为、机制和制度的总称。

20社会保险:它指劳动者及其家属由于生育、年老、疾病、工伤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时,根据立法享受额、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必


要帮助额社会保险制度。

2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22非正规失业:一般认为非正规就是指在非正规部门中从事经济活动的就业,原意指劳动者不依靠政府而自主就业。

23特殊劳动群体:是指由于年龄、生理结构、技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遇到了特殊的社会问题并因此而形成了独特行为规律的群体。

24职业结构:是指男女两性在业者在各种职业中所占的比例和状况,它是衡量在业者就业质量和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25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经济部门与农村的传统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30371dc5da50e2524d7f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