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二十二岁前,在金朝统治下的区域度过。二十二岁时,曾组织两千多人起义抗金,后来起义部队加入耿京的抗金队伍。第二年,耿京为叛徒杀害,辛弃疾于金营中将叛徒擒拿,从此南归。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安抚使,任职时,招纳流亡,训练军旅,奖励耕战,打击豪强,安定民生。但却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家闲居近二十年。晚年曾一度被起用,知镇江府,积极为北伐做准备,但因与当权者不合而落职,终于没能实现恢复中原的远大志向,抑郁以殁。辛弃疾虽有将相之才,却不得重用,只能将一腔愤情寄托于词中。一生创作了六百余首词,题材多样,充满爱国主义激情,以豪放为主,发展了苏轼的词风。有《稼轩长短句》。 解读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作者已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主政,想以北伐中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已闲居近二十年的辛弃疾作为抗金的旗帜,任他为镇江知府。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断言金朝必亡,并建议伐金必须准备充分。韩侂胄不但不采纳,反而将他降职,并将其调离位于抗金前线的镇江。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这首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必然要写与镇江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迹。“千古江山”四字将读者引入深广的历史氛围中,面对兴衰多变的江山,作者首先想起三国英雄孙权,他打败了强大的曹魏军队,保卫了东吴政权,而现在已无处可寻这样的英雄了。历史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现在也被“雨打风吹去”了。镇江的另一历史英雄是刘裕,他曾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叛乱,当年率领大军北伐,金戈铁马,驰骋中原,收复长安、洛阳,消灭南燕、后秦,何等辉煌。上片对两位历史英雄及他们的功业作了热情的歌颂,表达了对他们的倾慕,悼古伤今,构成了同南宋统治者投降政策的对照。下片首三句虽然也是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但刘义隆却是失败者。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之言,准备不足而贸然北伐,大败而归。作者写这一历史教训,用意是告诫韩侂胄伐金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韩侂胄于开禧二年贸然北伐,因准备不足而大败,次年被诛。事实完全验证了辛弃疾“赢得仓皇北顾”预见的正确。“四十三年”三句,是对自己过去抗敌的回忆。四十三年前,作者正在战场上进行抗金战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6c5d90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