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醉在墨香里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44期 文/ 李晓蓉 李晓蓉,甘肃省酒泉市育才学校副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是全国义务教育课改先进个人、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金钥匙”导师团导师,是教师民间团队“精彩一群”、教师民间读书会“人间四月”的发起人。在《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30 余篇。2013年出版《让幸福来敲门——我的专业成长那些事儿》一书,获酒泉市政府颁发的“飞天文艺奖”。 今夜,群内读书对话结束,我便在微信上写下一行字——在路上,三年为期。我如麻雀,虽小,盯住的却是整个天空。 “河北省读书叙事专家群”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微信群,群内每个个体,都是一台发动机。在杨小洪、吴国珍教授、彩文姐姐的引领下,群内正在线下读帕克·帕尔默先生的《教学勇气》第二章,而后线上交流。 群友“默然”很特殊,是个“马力强劲”的人物,我默默关注着他,甚至专门建了一个独我一人在内的微信群,取名为“默然前行”,将他的话语单独做摘录,适时反刍。读书从来就不是一件热闹的事, 默然印证了这句话。 从交流的蛛丝马迹中,我发现默然每日习惯了静心读书、不断反思,且读书必动笔墨。将带着个人思考味道的话语变为眉批、旁批,是他解读作者文字、对接已有经验的方式,是一种极好的让灵魂真正骑在纸背上的方法。 今晚的读书对话,由默然而起。 谁曾想,一石激起千层浪,杭师大的小洪教授、北师大的国珍教授和河北的彩文老师、昌军、竹子、晓斌不断跟进。国珍教授还即兴语音多段。 我一边复制保留打动我心的句子,一边反复回读着某些如铜豌豆似的文字,怎么就是嚼不动?有多个节点,作为汉语言专业毕业的人,读不懂汉字连成的句子,我急得心头冒火。 默然的对答如流和独到见解,均让我艳羡不已。其实,那一刻的我,甚至连默然的问题都看不太懂,发自内心的恐慌席卷全身。 即便这样,我也强压住性子,跟读对话,与默然一起前行。都说在文字中,能与自己相遇,我为何迷失?本想在帕尔默的智慧里,获得更多的勇气,而此时我的内心更多的却是挣扎。真没有想到,读书会如此步履维艰。 不行,我不想给自己退路,我不想轻易丢掉自己。 我知道,教龄20 年,我的经验足够丰富,但很多经验却无法上升至理论层面形成策略,转化成更有效的执行力。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学者,对《教学勇气》的解读,其悬殊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以往读书的选择上,我也更多地愿意读经验类的书籍,往往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更愿意直接吃“鱼”而放弃对“渔”的思考、提炼与升华,多的是浅层次的急功近利。 大言不惭地说,我梳理过王雷英、王君、武凤霞、潘文彬等新生代语文名师的成长路径,他们有共同的落脚点——读书,而且最终都读得越过了语文的“三八线”,读到了中西方哲学、美学、历史学、诗歌等内容。我猜想,默然如此酷爱读书,定是勤奋读,广涉猎,才能做到如此的融会贯通。 我的短板,我的瓶颈,随着对话的推进,一一在脑海里链接了起来,清晰了起来。我暂时读不懂帕尔默的全部思想,但我却依据对话读懂了一点儿默然。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我也如此,我不愿被同化,变得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我想要锦上添花,我就得先变成锦。所以,我想广泛阅读,不做鲁迅先生笔下的“只叮在一处的蜜蜂”,只看小学语文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渐渐地,对话——拨云见日,闪动灵性的文字接二连三: “读书的方法对头了,又有人生体验做后盾,读一本好书就如重读自己的生命。 “读书时多与自己的经验对接,然后再借用书中打动你之处的语言把自己的内心感悟写下来。长此以往,自然我口说我心,既不俗口也不掉书袋。 “我们不能成为书架,读书如吃东西,要把食物消化融为自己的一部分。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用心唤醒沉睡的文字的过程。” 默然的提问,最终吹皱了读书群这池春水,而终使得群内芬芳四溢。国珍教授连呼——这才是真的读书交流。 而此刻的我却突然觉得,也许同读《教学勇气》的意义,不仅仅在书内文中,应该有更大的外延。在读后议的过程中,关联是丰富的,比如读者与作者的关联,书中内容与个体经验的关联,也还有读者之间的关联;比如我和默然,从读书到读人,从阅读文字到阅读灵魂。这种关联,借助《教学勇气》,却又似乎在《教学勇气》之外。这种暗暗地与默然的关联,蛮有趣味,不知不觉发生,无他人觉察,我从观察、理解到慢慢构建策略,再从构建策略到行动,行动到反思,从反思又到重构理解。一个来回里,似乎又有帕尔默先生的理念在某处若隐若现。 凌晨1 点, 凌晨2 点, 凌晨3点…… 阅读默然,阅读对话,对自我的觉察不断呈现,帕尔默的文字里有我,真的。尽管那羞涩如小芳的我,很是稚嫩,但内心却塞满了提升自己的欲望。我也想“阅尽无限风物,醉在一页书香”里,哪怕是在这个静静的夜晚,欲先让灵魂到达那个地方。凌晨3 :10,凌晨3 :20,凌晨3 :30…… 任何理论都是灰色的,学习别人不是为了成为别人,而是成为自己。一读、再读、三读摘录,与内心相连,好似读着自己,与书相遇,融合。凌宗伟校长说“做老师的要有一点阅读的耐心”,我有同感,大口吃肉未必香,慢啃骨头滋味长啊! 凌晨3 :40,凌晨3 :50,凌晨4 :00 ! 实话说,沦为看客的这一晚,我感慨万千,有些被边缘化的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来自我的不自信。凌晨静心读书,我突然就从今夜群内读书对话的“无话可说”这一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看到了朗朗乾坤。当我有了付出,有了感触,有了话语权力,自信就开始回归。尼采说“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这话在理。 我想把一声“谢谢”送给默然,送给群内无私分享、贡献智慧的各位导师。 今晚讨论中我的“失声”,如白岩松所言——是一个漂亮的失败,亦是另一种成功的开始。 默然深谙“一勤天下无难事”,仰则观象于人,俯则观法于书。我佩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有梯度、有广度的读写与思考中,我将不断地寻求重生,不断地走向自我完整,走向如小洪老师所言的 “自身完整,有了定海神针”的境界。 “在路上,三年为期。”这句话,写下,就意味着影响和改变。 在第一个三年里,我将用文字打败时间,让心走进书里,让书走进人生,把光阴的荒凉和苍老做成一朵小黄花别在我大红棉袄的衣襟上。 在路上,有信仰,坚定地行走,我是——晓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7e9891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