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博”中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秋文化渊源流传。中秋佳节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各地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和传统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闽南一带受地形限制,以海为田,贾贩四方,对于中秋更是有着特殊的情结。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中秋月,不一样的月饼文化。下面介绍两种富有漳州特色的中秋文化。 首先是听香,当地有夜里听香解心事的说法,“八月十五,听香吃芋”,其中这“听香”说的就是中秋夜的一个习俗。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夜间到自己铺境内的土地庙或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以此句话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具有游戏的意义。 另外一个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博饼。而在闽南,许多人在中秋期间谈论最多的一个词是“博饼”。趣味性大、参与性强的博饼活动是中秋时节闽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中秋文化,作为闽南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博饼流传至今已经有三百多个年头了。2008年,中秋博饼更是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早是在厦门一带时兴,由于厦漳泉是闽南金三角连成一个闽南片区,所以现在泉州、漳州也相继有了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博饼娱乐图好彩头的活动。每到中秋时节,走在厦门,亦或泉州、漳州的大街小巷,你时常能够听到清脆的骰子声和合家欢聚的欢笑声。 博饼,起源于闽南,是中秋节期间玩的一种“游戏”。对于这一“游戏”的由来,据传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 据说,300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郑成功正好驻兵于厦门,准备攻打占据台湾岛的荷兰人。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了抚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巧设“中秋会饼”,通过“掷骰子”活动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游戏”时,几个人围在一起,按顺序轮流掷骰子。“游戏”有明确的规则,根据骰子的点数,有“一秀饼”、“二举饼”、“三红饼”、“状元”等数种,不同的“饼”有不同的收获。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中秋博饼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我是‘状元’了„„”随着一阵叮叮当当的清脆声慢慢消失,大伙的眼珠紧紧地盯着一个瓷碗,刚把骰子小心翼翼地投进碗中的那个人突然兴奋地喊了起来。一个瓷碗、六颗骰子,就能把他们乐成那样?没错,这就是博饼,中秋节前后,在闽南最多人玩的“游戏”,也是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吃月饼、赏圆月外,闽南人最开心的一件事。这几年来,中秋聚餐时,公司都会组织开展博饼活动,深受大家的喜欢。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博饼这一传统中秋文化不断在闽南得以普及和深化。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博饼还走进了街头、商场,成为商家促销的好方法,于是,博饼也就成了商业文化的新载体。 博饼具有三大精神特质:一是团圆精神,全家老小、亲朋好友对月博饼,亲情融融,欢乐祥和;二是拼搏精神,状元只有一个,大家都力争上游、拼搏到底;三是平等精神,男女老少只要遵守博饼规则,就可以同桌竞技。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中秋佳节赏明月、品佳茗,博月饼,我们博的不是礼品本身,而是在博得过程中,大家聚在一起,享受博弈的乐趣,分享团圆的时刻。其实,中秋节博饼,博的是一个开心,博的是一个好兆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月圆之夜,寄情雅玩之时。泛舟鹭江,把酒赏月,陶醉于“烟笼寒水月笼纱”的诗般意境,真是其乐融融。 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悦耳的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faa5cd19e8b8f67c1cb9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