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写生及方法 ————解儿童美术教育困惑之一 困惑: “我不喜欢画画了”面对这样的学生你怎么办? 幼儿自从学会拿笔就喜欢画画,这是本能,他们常把画画在手上、身上、纸上、地上、墙上……,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绘画痕迹,画画成了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大凡小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年级学生敢画,二年级学生能画,三年级学生还会画,四年级以上学生即不敢画,又不会画。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画的热情反而慢慢下降? 寻因: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认知水平和表现技巧出现了新的不平衡。 解惑: 当儿童处于这个阶段时,有些老师、家长为了自己省心,随便买本间笔画或范本让学生临摹,满以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绘画技巧,却忽略了这样会养成他们的依懒性,作品也空洞无味,缺乏灵性。时间一长儿童就会表现厌烦的情绪,逐渐对美术失去兴趣,而兴趣却是学生进行再学习的最佳老师。如果在这一时期不能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指导,势必会影响儿童画的健康成长。世界那么大,生活如此丰富,何不把学生引导到接触广泛的事物上去呢?笔者认为写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有些学者认为:儿童不宜过早涉及写生。原因无非就是学生要求的是“写实性”否则会失去写生的本身含义。其实,这是一种常规的看法,在新课标的指示下,我们完全可以开辟一条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特殊写生方法。 采用多种不同的写生教学形式去发展新的观念和观察方法,从而激发更多的创作思想。这是我们作为关心儿童美术教学的学者志士所要努力的目标。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正在和已经探索这片领域,现将施行的几种方法告知如下,以便大家共同探讨: 一、 特征为主线进行变形夸张的写生方法 传统写生课的观察,要求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比例等客观属性,是以一种客观性为标准的被动观察方式,其结果往往在观察阶段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对描绘对象特征的变形夸张则是一种主动的观察方式,又极符合儿童主观意识强的特点。如果能引导学生在对事物主体特征的概括和把握作为基础进行夸张变形等艺术加工,则会使写生更富创造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突破。只有这样,“写生”才会更进一步促进儿童画的健康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如:《画蘑菇》一课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对原教材的教法做了新的尝试。引导学生在观察蘑菇基本形的基础上,继续观察它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不拘泥现有的植物形象,充分运用蘑菇的主要特征,在画面构图上对蘑菇任意组合,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十分丰富的构成组合:有形成美丽拥挤的“蘑菇伞”;有组合成“城堡”;有突出其顶部的宽大,搬来成桌子、凳子、床、被子等组合成了“家居用品”等。根据其形状、色彩的特点有的变换角度后成了勺子、胸饰等。全班50多位学生,画面形态各异,特征鲜明。这种教学思路是:只求学生掌握对象的基本特征,不作其它方面的具体要求。留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表现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直觉感受,任意组合、变换角度、夸大植物的形态特征、置换植物的生长环境等,这样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观察中的主动性,学生不仅观察了解物体的本身,还要意识到与其相关的一些事物,从而延伸了儿童的视觉空间。 二、 联想性的写生方式 艺术作品的魅力之一,就是通过艺术形象引起观赏者的审美联想。儿童天真无暇的天性与好奇心,使他们在绘画时更容易产生各种联想。 联想性写生的方法,就是要锻炼学生联想性观察物体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逐渐忘掉其自然属性,联想它的情感或它与其它事物相通之处,然后进行艺术上的加工与发挥, 在上《昆虫》这课,笔者改变过去一贯强调各种昆虫的结构特点,而是将重点放到昆虫的生活习性上,引导学生去发现昆虫之间发生的趣事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一些事物。如:有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联想创作:在一张很大的荷叶上有几只昆虫在唱歌表演,拿着莲蓬当“话筒”,“音响”是几十只知了组合而成的,蚂蚁乐队在伴奏,萤火虫跑来作舞台的灯光……这样一幅《昆虫舞会》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面前了。什么样的观察决定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要求学生一味地向着事物的客观属性上,结果可想而知是单一的。若要求学生观察时不再拘泥于纯客观的,而是带有主观联想性的,我们就不难挖掘学生潜在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记得不知是那位学士说过:“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超脱带规的成习,去看待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达到了这种效果,我想我们的学生不愁没东西可画,再也不会“我不会画”、“ 我不想画了”。 三、 不同视角观察的写生方法 由于人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规律,对周围的物象感到平淡而乏味,如果去尝试换个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让学生设想自己变成了“巨人”,看到周围常规的景物会发生什么变化,结果是:高大的楼房不再用仰视,而是俯视,并且成了一个个盒子般大小,眼睛里能装下许多的东西,长城、金字塔、埃菲尔铁塔都在自己的膝盖下,只要跨几步就能游览整个地球,甚至宇宙也不在话下。他们开心地笑,尽情地画,生动有趣地记录了不同寻常的时刻。这课使他们意识到通常的视角看到的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还设计了一系列的“水中的我”效果很好,使学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更可贵的是孩子们自己也出了点子,“餐具中的我”、“眼睛里的世界”等。这样不断扩大了认知范围,积累经验,使心智与美术能力同时成长。 四、 拟人化的写生方法 儿童喜欢故事,没有一天不看动画片,他们喜欢静止的画面能与他们对话、玩耍。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之间。这种状态正好是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把拟人化的表现引入写生教学中,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如在让学生写生《蔬果》一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基本形状,观察、比较和进行形状组合外,笔者还引导他们看蔬果像什么,联想它们与人和动物等其他物体相似之处。思维的缺口被打开后,学生的创作思维便一发不可收了,显得异常活泼。他们热情地将茄子成了一位身穿紫色裙子,头戴帽子,手插腰跳起舞来的“茄子小姑娘”,有的还没想出各种蔬果为了减少主人的劳动量自己去“洗澡”自动跳到篮子里,准备在“美味佳肴”上大显身手,在蔬果市场里会发现“自我推销”的热闹劲,绝不亚于人类噢! 儿童写生有其特有的优势,阅世愈浅,其情愈真,童稚率真的目光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新鲜感。还有,儿童只要其感兴趣的事,会非常投入,之外的事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些都为儿童写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他们真情实感、显得稚嫩的线条和色彩之中,表现出令人叹为观之的艺术品。 儿童写生与儿童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写生好比是创作这条河流的源头活水。第一手材料多了,也就能充分表现儿童特有的性情和感觉了。 延伸 儿童美术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困惑,需要我们深入实践去探索解惑的办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5cab4c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