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历史阶段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

时间:2023-05-09 09:29: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多方面的,是儿童与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奴隶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

1)由于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而代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儿童的任务。

2 由于奴隶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力,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仅限于在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

4 对幼儿实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5 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博制度。所谓保博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博官以对君主、太之进行教谕的制度。

封建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

1 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幼儿教育的局面,使幼儿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幼儿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握幼儿编写的勇用于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材;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教育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

3 幼儿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家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 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幼儿教育的实施。

中国近代的幼儿教育的特点

(一) 清末幼儿教育实施的主要特点

1)中国的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向学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2 学前教育机构在中国的产生,既反映了近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其相适应的一帮规律,又反映了它是一种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点,是随着中国的近代学制出现而勉强确定的。

蒙养院严重抄袭日本,无论在教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所以说中国的蒙养院,采用的是日本的一套体制,显示出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五四运动前后学前教育实施的主要特点

民国初年,资产阶级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学前教育上,建立了蒙养园制度。这是学前教育地位有所提高的标志。

1192211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即所谓的新学制,将蒙养院改为幼稚


园,确立了幼稚园制度,幼儿教育的地位得到提高。

民国时期幼教师资的培训又从不够正规向严格化、标准化改变,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师资。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学前教育实施的主要特点

1)战时保育会对难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反抗侵略的精神。重视劳教育

2)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3)在抗日战争的后方也创办了一些负有声望的幼稚园,加强幼稚师资的培养,如创办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解放区幼儿教育实施的主要特点

1 党和政府为幼儿教育制定了正确方针和政策,举办各种类型的托幼组织,建立了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革命的保教队伍,推广保教经验;

2 建立各种学前教育机构,注重保教合一和品德教育的特点; 3 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社会、卫生等许多方面;

4 采取直观、比较、三化<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歌曲化>教学方法;

5 学前机构还十分重视与家庭的联系和配合,注重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

中国当代幼儿教育实施的特点

(一)幼儿教育稳步发展时期<1949年――1957>

(二) 幼儿教育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时期<1958年――1965> (三)幼儿教育遭受全面破坏的时期<1966――1976>

(四)幼儿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改革振兴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7b1d7d31b765ce050814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