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的好处及实施方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的好处及实施方案 ——河南省原阳县师寨镇安庄学校 申鹏 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从2010年开始,我在所任班级进行了教育改革——实施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此模式不仅应用于班级教学中,而且全面地应用在班级管理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学生真正成为了班级的主人。下面我先谈一下该模式的好处: 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的好处 一、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认知兴趣,学生有机会在无戒备、轻松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有限时间内辨析、取舍、评价、知识重组乃至创新,形成立体知识网络,这种教学情境在学生大脑中不易消失,甚至保持很久。 二、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就是要在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机制,激励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大的发挥学生间合作的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而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有所获中,逐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有利于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对于不善思索的学生来说,可以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及创造的价值。对优异者则受益更多,这各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宽阔的舞台,发挥其辐射力,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向别人学习,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五、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 1 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人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快慢都有可能与别人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更是完全自然的现象,这也就决定了在学习成效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有的学生发展较快,有的学生发展较慢,教师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势必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为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中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为他们定一个“水平线”,并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超越这条线,只要有点滴的进步,哪怕是隐性的,也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与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感。 总之,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不但能促进教学,而且有利于班级管理。但该模式应该如何实施呢?为此,我制定出了如下实施方案: 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建立“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 “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师需根据班级规模与教室空间大小合理的进行小组人员配置,原本横排秧田式的座位编排形式也随之变成学生竖排对面而作坐,以增加生生之间的目光交流,便于言语交流,这为更好地进行合作创造了条件。但是,仅仅做到这些对于“合作竞争学习”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座位编排形式的改变,它更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如果仍沿用以前习以为常、得心应手的一套教学程序,而不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创造条件,那形式再变也是徒劳。 “分小组合作与竞争”的成功。首先,教师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并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神圣的使命、伟大的任务。反之,如果小组内有一人落伍、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第二,教师要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分配“工作”。这要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之上,强调组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合作,也可适当引进组际间的竞争。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沉下去”,深入到每一个学习小组,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并适时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第三,大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时,教师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个人的发言将代表小组,个人的成败将与小组息息相关,以增强集体荣誉感,促使其在今后的小组合作中全力以赴。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结论,教师要作出妥善的处理,切不可凭个人感觉“决定一切”,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与讨论与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模式”不能走向僵化,如果把模式纯粹地“模式”化,那是与学生的心理特征不符的。因此,教师对小组的管理要做到动态化,进行教学时也不能一味地使用相同的教学方式,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证其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多面综合,合理配置小组人员。 合理的小组人员配置有利于小组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也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本人还注重了各小组中组员的安排。从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出发,我综合考虑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参照,在各小组中合理地安排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形成了以6个为单位的小组。并且,每小组还选出了小组长,以 2 组织、管理、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 三、制定评价方案。 1、确立学习评价方向: (1)、努力学习方面。 (2)、积极回答问题方面。 (3)、作业完成方面。 (4)、课余练习方面。 (5)、练字、写日记方面。 (6)、考试成绩方面。 (7)、积极阅读、背诵方面。 (8)、课堂纪律方面等。 2、确立行为规范评价方向: (1)、卫生习惯方面。 (2)、纪律要求方面。 (3)、好人好事方面。 (4)、班级任务的完成方面。 (5)、坏习惯的克服方面. (6)、班级环境的布置方面。 (7)、尊敬师长方面等。 3、根据以上方面,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以及每周所开展的主题,灵活具体制定出各项评分标准。教师应依据标准做好引导工作以及细致的综合评价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 四、制定奖惩方案。 在小组合作与竞争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学生综合成绩是学生合作竞争情况的最好反映。对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适当的评价,更有助于学生合作竞争动力的增强。因此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应该有适当的奖惩方案。 奖励: 1、班级实行月考核制度。 2、综合评价前五名受表扬。 3、进步大的学生受表扬。 4、获胜小组受表扬。 5、奖品内容:照光荣像、记入光荣榜、或一个练习本、一支铅笔等。 惩罚: 比赛中输的小组成员,要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或唱歌、或讲笑话、讲故事等。此种方法灵活有趣,从而避免了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违法行为。 小结 自此模式实施以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劳动热情、争做好人好事的热情都被激发了出来,养成教育不再困难,高效课堂也因此实现!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8024523b3567ec102d8a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