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 “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判定”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讲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后,进一步研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关系是本章的重要内容,线面平行是平行关系的初步,也是面面平行判定的基础,而且还映射着线面垂直的有关关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体现出了这节内容在物理学等中的广泛运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究高中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叙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线面平行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并运用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归纳出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 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三、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关系判定的形成过程,通过直观类比、探究发现来突出重点; 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分组讨论、设计练习等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谈谈我的思路。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启发和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逐步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利用课件来辅助教学,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法 本节课在学法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思考和应用的过程建构新的知识,再通过类比、联想,使建构的知识得以完善,而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从而形成民主、和谐、互动的气氛。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回顾线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学生思考利用定义判定会有什么问题,体会其判定的抽象性,让学生参与到数学问题的发现中,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启发他们寻找新的判定定理,引入新课。 2、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为了引导学生得出判定定理,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将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1)直观感知,猜想定理 我将直观地通过操作活动,把门打开,门上靠近把手的边与墙面所在的平面有何关系?灯管挂平,它是否平行于天花板。由上述实例,让学生猜想出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吗,接着教师引导得出判定定——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培养他们的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从实例出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操作验证,确认定理 利用课本中的观察,即书的例子让学生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在操作中检验定理新,体现课标对该课时的要求——直观感知,操作验证,合情推理。 3)合情推理,适当证明 虽然课标不要求严格证明,但我会简要介绍定理的证明方法,向学生介绍反证法的思想。让学生对定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3、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课本例一: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的平面 从例1得出证线面平行只需证明线线平行,关键在于由已知的条件怎样找这条直线?考虑到学生处于初学阶段,此题可以帮助学生由线面的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 讲解完后,我会总结证明线面平行的一般方法,强调平面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请学生归纳线线平行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三角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平行线的判定等来完成,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回顾反思 回顾线面平行判定的形成过程,即本节课的重点;反思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过程。 5、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1.P61习题2.2A组:3,4. 2.预习:如何判定两个平面平行?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定理 符号语言 知识的要点 应用新知讲解例题 回顾反思知识 小结 作业布置 回顾导入 设立情景 提出假设 证明定理 草稿 这就是我对本节内容的说课稿,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源-于-网-络-收-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80586924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