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的典故

时间:2022-11-15 20:19: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折杨柳的典故

王维有名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不熟悉古典诗歌的读者看来,可能以为前两句不过是一般的描写春雨后的景色.如果追溯到更早的南北朝乐府诗《折杨柳歌辞》,便会发现它和古时社会风习有关,其一云: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诗中这位行客为什么不拿马鞭,反而折下杨柳枝来,下马后坐在那里吹笛子(古人把嫩柳枝掐断,抽掉茎中的木质干,留下茎皮,在一端略加修整即可吹响,如笛声,也叫柳笛、柳哨)?而且愁杀?

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所以上面诗中的行客儿上马后看到杨柳,就会想到留下”,对故里的留恋之情油然而生,折下柳枝下了马,吹起柳笛来,滞留在原地不走了,但是又不能不走,所以有愁杀之语. 同诗的第四首又唱道: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行客儿留恋故土,唱起惜别的杨柳歌时,他的同行者却是个胡人,正因为他不理解汉语的的谐音寓意关系,也就不理解同伴的感情,所以他才说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杨柳郁婆娑”,只能看其景,不能理解其中之情.懂了这首诗,我们就理解王维的《渭城曲》的全部含义了.即因为雨水把轻尘洗掉,所以客舍的柳色显得更加鲜丽,使即将分别的人们更加触目惊心,在这一往情深的激发,才无限感慨的发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惜别的情意. 为了表示挽留留恋的情愫,古人在送别的时候,常常折下道旁的杨柳枝赠送行者,以寄深情.所以王之涣的《送别》诗云: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有时,为了怀念离乡的亲友,还寄去杨柳枝以表意,如张九龄的《折杨柳》一诗


写道: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折杨柳的行为,是送别者表示挽留,也是行人愿意留下的示意,可是终于留不,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被罗隐的《柳》诗恰切地描绘出来了: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把长条绊得人?

了解了这个原委,我们看柳永的《雨霖铃》,这首写离开京师即将远行的词的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便更会体会到词中所表达的惆怅情绪是多么的感人,诗人所以强调杨柳岸这一情景的用意也就在这里.

古时有一首笛子吹奏曲《折杨柳》,人们听到笛子吹奏此曲时,也会与杨柳的形象产生联想,增加乡思.所以杜甫在《吹笛》中就曾反问道: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他埋怨塞外五月天还在下雪,看不到春色,看不到杨柳,可是为什么笛子偏要吹奏这个曲子,增加旅人的乡愁呢? 再看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里面表达了委婉曲折的多层含义,无怪乎它被推为唐人绝句的压卷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fe789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