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3-01-04 23:33: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言文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






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问题探究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论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是结论。

本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因此认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结论,不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603d18b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