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时间:2023-01-04 23:33: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不过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找出文中通假字 三、一词多义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恒亡

2、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3、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四、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五、古今异义 1、城非不高也

2、兵革非不坚利也 3、攻亲戚之所畔 4、池非不深也 六、划线句子翻译

七、文中重点内容讲解 1《孟子》是 所作, 家经典之一。孟子,名 ,字 ,人称 。主张施行“仁政”,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 2、文章主要内容解读: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阐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为什么说这个观点是孟子“仁政”思想的表达?


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现实,再举一个相关的事例。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什么? 6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文中哪个句子最能表达作者的“仁政”思想?

7、文章表达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八、中考专项练习 (一)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孟子曰:桀、纣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

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注释:①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 与:同,替的意思。③ 尔也:而已。④ 圹(kuàng):原野。

18. 解释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 1)寡助之至 2)亲戚畔之( 3)所恶勿施尔也( 4)兽之走圹( ..

19.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20.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2分) 21.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

是: 。(2分) 22.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不过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③足兵 兵( )④民信之矣 信( 7.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

么? 9.你认为[] []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5dbb8a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