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25上午第三节 六一语文 【上节反思】 上节课讲的作文,因为还没有批改,所以习作情况还不清楚。 【本节内容】 第11课《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好心灵,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教授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4.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小提琴曲《梁祝》,老师引导:同学们,好听吗?小提琴曲美妙动听,可是要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却绝非易事。而一个被别人认为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将小提琴拉得精妙至极,这成功的背后必然离不开努力和听众。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检查预习 1.听写字词; 2.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看谁读得最好,谁有读错的。 3.学生读的时候对错误进行纠错。 三、整体感知 1.预习的时候要求大家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复述这篇课文,一个是思考课后第一大题,现在再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思考。 2.复述课文,找同学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复述。 起因:“我”在练习拉小提琴的时候,因为拉的特别差,被父亲和妹妹认为是“音乐白痴”。 在沮丧的情况下,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后来发现了楼区后面的一个小树林,就去那里练琴。 经过:我在小树林遇到了一个“耳聋”的老太太,她一直鼓励我,做我的听众。慢慢的,我恢复了信心。后来,我又有勇气在家里练琴了。 结果:无意中发现原来那个老太太并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她为了鼓励我而欺骗我。因为她的鼓励,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3.“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心理:沮丧——羞愧又兴奋——有信心——感激 行动:不敢在家——想溜走——又回到家——成千上百的观众 4.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因为老人一直在鼓励我) 四、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和“我”心理、行动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订正字词; 2.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 六、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心理:沮丧——羞愧又兴奋——有信心——感激 行动:不敢在家——想溜走——又回到家——成千上百的观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63caddcc281e53a5902ff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