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看懂“知人”四项法则,明白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上一章节我们主要讲了“主动刺激探测法”,从而更好的去 了解对方的内心真实所想。这一章节我们来讲解《反应篇》的最后一个章节 第四章,明察自我,方能更知对方 【原文】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去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译文】所以,知人必先知己,不了解自己,就无从了解对方。人们之间的相知,像比目鱼一样形影相随;获得对方的言辞。像声音和回声一样呼应;弄清对方的实情,像光生而影见;侦查对方的言辞,绝无失误,像磁石吸引钢针,像舌头吮食肉骨。圣人与人相处,言行幽深、精妙。窥察实情,迅疾有道。既像阴阳变化,又像圆方转化,相互依存。在对方行形迹未显前,用圆滑的方法诱导其说出实情;在对方形迹已显后,对其已有充分了解,不妨用已定的原则对待他。作为君主而言,无论提升还是罢黜属下,都要贯穿这一原则。假如事先没有原则,不能确定方法,就无法驾驭对方。做事不先预备,就是忽略了真情而没有方法。先确定原则和方法,再去管理对方,所用策略就不会被发现,对方看不到有关策略的蛛丝马迹,这样的统治者或管理者称之为“天神”。 本章论述“知人”的四项法则,我们单句来解说每一句的具体运用含义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本句介绍“知人必先知己”法则:首先要知己,具有自知之明,才可能知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按照“主动刺激探测法”,必须由我先发出信号,例如问话、启发、诱导等,都要刺激对方,使之做出反应,再根据其回应信号,判断其实情,这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故必须自知发出的信号特征,然后才能知人。譬如用雷达探测目标,若未能先只我发射信号的强度、方位和信号特征,即使收到了目标反射的回波,也无法判断其所携带的信息。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去燔骨。”这里的伺,是守候的意思。燔,是焚烧的意思。在前一句强调“自知”之后,本句介绍“主动性”法则。用了四个比喻,强调主体要有“主动性”。主体要主动知晓客体,应如同比目之鱼那样;主体守候对方发言,应如同发声之后等待回响那样;主体欲见客体之形象,应如同阳光与影子那样;主体欲侦查客体而不失误,应如同磁石吸铁针那样,如同舌尖品尝烧烤那样。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本句介绍“微”与“疾”法则。“与人”,是指我给与对方信号。“见情”,见同“现”,是指我发现对方回应情报。这两句是说:当用言语或其他信号刺激对方时,应做得微妙隐蔽,不要被人察觉;而在接收和捕捉信息时,则要迅疾,以防遗漏和延迟。 “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本句介绍圆方辩证法则。其意是说:自知与知人,这两者的关系如同阴与阳,阳与阴;如同圆与方,方与圆,互为条件,相反相成。自知者,才能知人;知人者,更能自知。正因为它们具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尚未侦察清楚对方的情况,我应以圆略对之,方略可有针对性,较易成功。总之,无论是前进或后退,无论是左移或后动,均应以上述圆方之道处置。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本句强调原则先定,也是对本章的概括。其意是说:如果自己不事先设计,定下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6601cb0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