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文化

时间:2023-03-19 11:23: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球化与文化

全球化与全球化问题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和影响日益加深,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是直接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

全球化,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括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按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的说法:“全球化是一个体现社会关系和交易的空间组织变革的过程,此过程可以根据其广度、强度、速度以及影响来衡量,并产生了跨大陆或区域间的交流与活动、交往与权力实施的网络。

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与贸易活动不断增加,知识和技术迅速传播,有利于促进经济要素逐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日益密切,不仅给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也是一个积极因素。

但是,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经济的运行风险,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即使发达国家里,由于采用高新技术形成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也使相当数量的劳工和民众的利益受到损失。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少数国家还借全球化之机,向别国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这些问题使全球化不可能健康发展,并将不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事业。

全球化问题通过历史经验可以被分为四大类:道义问题、收益问题、趋同与遂异问题、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问题。而以下四个全球化特征正应对着这四个问题。

一、缺少法治道义的全球化。 二、无法预知国家损益的全球化。 三、刺激追求差异的全球化。

四、促进民族主义和国家疆界的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在交通工具和电信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文化传播、交流的广度、强度都较弱。中国古代的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以及西方传教士所做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工作,虽然也是跨洲和国界的文化活动,但它不能实现同步、同时态的效应;随着电信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交流工具已随着无形符号、电子脉冲或数字化传播的方式在全球时空实现同时、同步向各州、各国传播的效应。

文化跨洲、跨国界的迅速传播和交流,不一定就能在文化(被传播)所到的洲、国家产生积极的响应,有的文化产生可持续的变革性的影响,有的文化则得不到响应。文化要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生影响,要受该地区、该国家接受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换言之,文化的影响程度,与该地区、该国家的基础设施、文化制度与


能接受、容纳跨洲和跨国界的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当代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文化的一体化,文化的全球化伴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和优势的虽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世界上不仅仅是它们的经济、文化模式、价值观。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上明确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人民走过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延续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世界多样化的体现。我们应当承认差异,有差异才能进步。这是说得极为精辟而深刻的。

尽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民族国家的基础受到冲击,大量的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传到世界各地,几乎任何人可以得到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消息,从而很难保持单一民族国家的“纯粹性”,但是只要民族国家依然存在,国家没有消亡,就不可能普及单一文化思想,与此相对立,“多极文化”“多元文化”也成为一股蔚为壮观的世界性潮流。这个声势浩大的潮流中,世界上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各种政治势力对文化多极化的理解不一样,利益的取向也不一样,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因此,文化全球化作为人类新的文化实践,带有原有民族、国家不同的文化基础、文化制度、文化习俗和文化观念,必然会对文化全球化作出不同的反应、不同的认可、不同的选择,从而可能发生文化的冲突。并且,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文化进程中的全球化力量的对比差异,尤其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文化力的悬殊差别,使美国能借助其强势文化推行“文化霸权”。如果说前一种冲突是“自然的”冲突,那么,后一种冲突则是“人为地”冲突。

当然,文化全球不仅有它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而且还有它的同质性。以商业和娱乐为主要形式的商业化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流行,不仅涵盖了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科学文化,而且出现了文化的同质性。现在无论是在报刊杂志,还是在音乐、广播、影视网络上,以商业和娱乐为主要形式的大众文化产品到处可见。在西方,大众消费的同质性主要存在于青年人中,同时,传播到发展中国家,同一种产品可以在许多地方,为许多人所熟悉。如美国在英国电影市场占据的主导地位,给英国电影制造商带来的影响就是英国生产的电影越来越难销售。美国的“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阿凡达”等大片在中国的放映,常常赢得最高的票房收入。

中国文化与全球化

——读《全球化与文化研究》有感

随着国家进一步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全球化与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问题,日益成为文化界和媒体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首先经济转型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什么?在《全球化与文化研究》中作者刘锡诚指出了3个方面: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崛起、“文化霸权”的丧失和“平等对话”的出现。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解体,及政治在文艺上的种种影响逐渐消除,文化经过30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多元的文艺格局。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其所有制形式、社会阶层、社会组织、生活方式乃至宗教信仰,都呈现出多元化。所以,当代中华文化是有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共同构成的。

现阶段,中国社会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中国获得了持续30年的相对平稳时期,市场经济得到了一定规模的的发展和繁荣,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发展的一定空间,社会成员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不同变化,外来文(主要是包括美国大众文化在内的美国文化)的大量侵入,在日益发达的媒体推波助澜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6e078eb9d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