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宗元寓言创作的几点探究

时间:2022-07-01 00:02: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柳宗元寓言创作的几点探究

作者:许美丽

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1



○ 许美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唐代柳宗元创作寓言,使先秦以来寓言依附于史学、哲学的情况发生变化,成为独立的文体。本文从对柳宗元寓言创作的渊源探究到对其意象群选取的解析中,力求深入地了解柳宗元的寓言创作全貌和其独特的艺术成就,最终得出了柳宗元寓言创作的地位及影响。

[关键词]柳宗元;寓言创作;意象群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1-0058-02

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一生的文学创作数量繁多、题材广泛。他的一篇篇议论文、诗歌、寓言小品、人物传记、山水游记等都做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而这其中他的寓言创作以其独特性、创造性及艺术成就成为其文学创作中亮丽的一笔,他使得寓言这种文学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对今后寓言文学的创作和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寓言创作溯源

(一)寓言创作由来已久

我们知道,中国寓言产生的时代是很早的。西周末期的民歌中,就有一首寓言诗《鸱鸪》,但当时的寓言流传并不普遍。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出现,他们迫切地要求参与和革新政治,反映到学术界,便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诸子著书和说士游谈,为了阐明事理,加强说服力,或进行讽刺与说教,都喜欢插入拟人化、夸张的寓言。因此寓言故事开始在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大量出现,如《战国策》、《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作品中都有许多脍炙人口、含义深远的寓言故事,像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揠苗助长、邯郸学步、守株待兔等,这些故事以其生动形象、委婉多义而又辛辣讽刺的表现手法让人们接受并流传。但这一时期的寓言只是作为一种说理论事的辅助手段,大都极其简短,故事内容过于简单,从而只能是一个寓言片段,是说理文章的一部分,并未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二)受到佛教的影响

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东汉、两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数百年的酝酿、积淀和发展终于在唐代走向全面繁荣。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崇佛人群遍布朝野。全国大小寺院达数万座,寺院僧尼达数十万之多。唐代翻译佛经的数量占中国古代总译经量的一半,且质量极高。唐代佛文化非常发达,佛教氛围弥漫全国。鲁迅先生曾云:“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经中亦随在可见……佛藏中经,以譬喻名者,亦可五、六种,惟《百喻经》最有条贯。”他的寓言创作和佛教的寓言一样也是利用故事本身为“喻体”,并附会上自己的事理和讽刺为“本体”以解释和宣传自己的思想。而与佛教寓言不同的是柳宗元借鉴了它的形式而内容则结合了自身的遭遇,由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又再次被贬到更远的柳州,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现实和下层人民,从普通的劳动者身上得到生动的社会教育。他内心的愤懑与感触只能借助笔下的文字的得以抒发,通过寓言这种运用比喻、夸张、幽默、人格化的创


作手法恰好能够曲折的表现对当时贵族势力的不满,从而进行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因而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竞争性。

(三)借鉴六朝小说的创作技巧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作为叙事文学的情节,一般认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六朝志怪小说具有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其从篇幅上打破了以往残丛小语的结构而有所加长,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塑造鲜明但不丰满,作品数量也相当可观。同时,六朝志怪小说具有丰富、开放、立体的“高维空间观”和“奇特的想象”,这些技巧都在柳宗元的寓言作品中可见一斑。

二、寓言作品的意象群选取分析

寓言是一种有寄寓性质的文体,作者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人生感悟注入其中,发而成文。因而寓言中的艺术形象塑造也可以认为是其意象群的选取是作者思想世界最为凝练的外化表现,也是衡量其寓言成功与否的标志。柳宗元对寓言中多元化和具有典型性艺术形象的生动描绘,使他的寓言生动鲜活,深刻的展示了其中的无限意蕴。

首先,我们发现柳宗元的寓言中很多的主角都是动物。这些在自然界中与人类不同的物种,并不仅仅代表了它们本身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现实社会中很多人类的化身,如《蝜蝂传》里的小虫子蝜蝂就代表了私欲无穷、贪取无厌的极端个人利禄主义者;《三戒》中的永州鼠、黔之驴、临江麋则分别代表了伺时猖獗、外强中干、心机颇多的三类人;《憎王孙文》中的猿和王孙就是关爱互助和倾轧无序的相互对立的两类人的化身。其他还有《骂尸虫文》中伺人阴私出馋的尸虫;《宥蝮蛇文》中取巧噬肆的蝮蛇,以及其诗作《跤乌词》、《笼鹰词》、《放鹧鸪词》中为人鄙视的小鸟、被缚的苍鹰及笼中的鹧鸪等等,这些形象构成了一个寓言的意象群,而柳宗元的寓言中大量出现动物形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1)以动物为主体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从而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而受到世人的喜爱,让日常生活里不会说话、不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来演绎故事也达到了寓言的作用,作者将深刻的道理或强烈的情感寄予动物身上,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愤慨;(2)柳宗元始终生活在深重的政治压迫之下,政敌们皆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柳宗元终日如履薄冰,只好将满腔的愤怒深藏在文字中。因此,这样的写作方式也是作者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3)他受到了佛教寓言的影响,如《百喻经》中就多有借助动物来宣扬佛理的先例,如《三七·杀群牛喻》、《八八·猕猴把豆喻》等。

其次,人物也是其寓言的角色之一,他们在寓言中并不是单一的人物类型,而是身份地位不同、性格各异的一群人,他们中有:指挥若定的建筑师,品行高尚的市人宋清,善于种树的园艺人郭橐驼,没有实际本领靠口技打猎的猎人,以溷为帝居清都的李赤,为钱溺水的善泳者,贪得无厌、骄傲自横的智伯,注重外表却不识货的买鞭富家子弟,不幸遭辱而后放纵淫逸的女人河间,甚至还有贬谪后升天的龙女,追赶太阳的夸父以及与柳子为溪名而争辩的愚溪之神。这些形象群体的深层意蕴,使他的作品反映生活本质的深度、揭示真理。当然,这些人物也并不是生活中真实的存在个体,他们恰恰是作者某些感受的外化和融合。正如鲁迅先生塑造阿Q这个形象一样,即“杂取种种,合成一人”。柳宗元把自己身处社会的黑暗现实、腐败的政治生活、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摧残美好事物的反动势力、陷害忠良的卑鄙小人,以及各种丑恶现象加以概括,集中于一个或几个人物身上,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使人们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当然,这其中也有对于美好人物、事物和品质的赞美,这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审美追求。

三、柳宗元寓言的地位及影响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道:“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荀》、《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柳宗元这种兼收并蓄的态度和不一味模拟的追求精神,使他的寓言散文作品能够创造性地继承前人的成就,使寓言散文成为一种独立完整的文学作品,丰富了古代散文的种类,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寓言天地。

第一,柳宗元寓言独立成篇、体裁多样。先秦诸子是我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庄子·寓言》篇中有“寓言十九”之语。释文曰:“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柳宗元的寓言虽然很短小,但它已经发展成为故事情节完整的独立之文了。同时,柳宗元在寓言的体裁方面也善于创新,除普通文体外,还有“传””说””对””志””问答”以及“戒”等,为后世寓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柳宗元寓言是政治哲理寓言转变为社会讽刺寓言的标志。诸子在书中精心编撰的寓言故事是以本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为宗旨,历史上称之为“哲理寓言”。柳宗元强调:“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喻而已。”(《杨评事文集后序》)十分清楚地表明文章要触及现实,对美好的事物要赞美,对丑恶的事物要揭露。他特别强调文章讽刺现实、批判现实的作用,使文学观更富现实性和斗争性,并在寓言这种文体中比较集中地展现了这一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将先秦以哲理为主的寓言转变为独具特色的社会讽刺寓言。

综上所述,柳宗元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大家是当之无愧的,他的寓言创作成果辉煌而灿烂。无论是对他寓言创作渊源的探求,还是对其意象群选取的分析,都表现出了柳宗元写作的创新精神和对后世寓言发展的巨大影响。



1]《电子佛教词典·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2]中国佛教文化研究.俗语佛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文天利.中唐寓言诗的繁荣与特点[J.中国韵文学刊,2006(9).

4]孟萌.唐代寓言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4e83eb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