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文助读

时间:2023-01-19 14:06: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赤壁赋》课文助读

1、开篇点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以简练的文字点明游玩的时刻、地点和人物,给人物活动安排了一个特定的环境。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的小序。

2、月夜江色: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寥寥数笔即勾勒出一幅精妙的的月夜江色图。本篇以写志为主,景物描写只为点出“江”和“月”来,作为后文“写志”时举例用的。

3、举酒诵诗: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举酒诵诗,显露出无限的欢欣,显示出诗人的潇洒。但这还不够,他们又尽情挥洒自己的兴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前句写主观的游者,后句写客观的江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任小船在宽敞的江面上任意漫游,游者也超脱人世飘飘欲仙。

4、写志抒情:

“因此”,承上启下,自然过度。由酒而歌,由乐而哀。歌词,是继诵《月出》的“佼人僚兮”之后唱出的,它明显是有意模拟屈原的《思美人》及《湘君》(九歌)中的“桂棹兮兰枻”等诗句而创作的。专门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全篇的主句,写出了诗人忠君之殷切。那个地点的“美人”,实际是借屈原之句指他心目中的“圣改生活”宋神宗!他想念君王,但君王又差不多与他政见乖谬、分道扬镳了。作者失声哀叹“望美人兮天一方”可悲现实,表露了作者政治思想的幻灭,无所作为,只有把满腔的幽怨和悲愤,寄予于山水和箫声。歌词是“言志”箫声是“体物”“体物”是为了“言志”。诗人把“哀”“乐”对举,借主客问答以写志抒情,事实上是作者本人矛盾心情的两个方面。

5、怀古伤今: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由箫声引出客人伤悲的原由。由江月联想到曹操的诗句,由诗又联想到人。由眼前之地势,把曹操推到背景的正面。就如此从勾勒背景进而塑造了曹操的英雄形象。“固一世之雄”一总,“而今安在哉”一跌,最见功力。上句顿挫以蓄势,下句折落以寄慨。

从“况吾与子”以下至“托遗响于悲风”,虽为客语,事实上也是作者本人思想消极的一面。想超脱,却又“知不可乎骤得”真是哀伤到了极点。因此结语“托遗响于悲风”一句正写出不得不“哀”的一片苦衷。

6、辩正超脱:

作者写客人的人一辈子态度时,尽管隐约地暴露出自己的一丝悲观,然而作者并未消沉。他以水和月设譬,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人一辈子哲理以为精神寄予,并扩而展之,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处世理念。他用带有理趣的逻辑思维来反对这一消极出世思想,把在人意料之中的一点意思写得出人意料之外,真是奇异。由于他的达观,由于他的超然物外,而不为世俗所溺,故其常常能于常事之中显出不同凡响的见解。作为一个被贬的封建士大夫,能够在赋中写出如此豁达的乐趣,实在难能可贵。

7、豁达乐观:

最后仍用简短的叙事作为全篇的终止。由于主人说理深刻透彻,客人心中的悲伤随之烟消云散。由悲转喜,主客心中安稳,尽兴而睡。寥寥数字,既突出中心,也表达出一种生趣,同时照管了开头,使文章结构谨严,不愧为点睛之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ef5107de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