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名词解释 1、因学废诗。作者的观点是一个人不能没有文化修养,而不能因为在事业上失败了就终止读书。他还认为读书要从实际出发,并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学到真知识。他以李渤为例,说李渤本来“业儒者”,但却很会做诗,甚至也可以入仕。所以,作者又说:“善因者不弃人”。他又举了赵师秀的例子,说赵师秀当年“甚工诗”,后来成了一个酒鬼。由此得出结论:“古人与今人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他甚至反对儿童背诵诗词,说“世俗甚贵此等语”。 作者的观点是一个人不能没有文化修养,而不能因为在事业上失败了就终止读书。他还认为读书要从实际出发,并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学到真知识。他以李渤为例,说李渤本来“业儒者”,但却很会做诗,甚至也可以入仕。所以,作者又说:“善因者不弃人”。他又举了赵师秀的例子,说赵师秀当年“甚工诗”,后来成了一个酒鬼。由此得出结论:“古人与今人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他甚至反对儿童背诵诗词,说“世俗甚贵此等语”。 2、诗家三昧。明代胡应麟《诗薮》的观点。《诗薮》卷五《宋三家诗话》云:“黄山谷云:‘大都绝妙好词,只是作意造语。’谓意即第一义也;造语即第二义也;作意即第三义也。凡诗妙处必如此。”“三昧”指正确理解和表达诗意的能力。诗的本质在于“诗”,诗的要义在于“诗家”,诗的最高境界在于“诗品”。 - 1 - “诗家三昧”要求作者在表现方式上追求“诗外”的含蓄和“味外”的韵味,其内容和思想必须与自己的气质禀赋相协调。 其二曰才、神、趣。才,指才气。神,指神情。趣,指风韵。只有具备才气、神情和风韵,诗歌才会出现“不隔”之美。刘熙载《艺概·诗概》云:“诗家才神、气韵、趣味,皆相与流衍而生者也。若诗有神气趣味,则无不佳。若无神气趣味,则神气趣味终不佳。” 其四曰句法。作者批评了那种堆砌典故,滥用词藻,追求声律的作品。他提出了“词中有画”的主张。作者认为,词如果缺乏“诗味”,就像酒肴,色香俱佳,但少了一样东西——“味”。他反对以华丽的词藻堆砌诗文,反对“雕章琢句”,过分讲究声律。他推崇辛词,强调词的风格应像辛词那样的清俊爽朗,洒脱自然。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84b8f88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