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题 注:可利用查找功能复制部分题干查询对应题目和解析。 查找按键:Ctrl+F 超越高度 一. 单项选择题 1.(4分)在清末新政的激励下,近代留学教育在进入20世纪后骤然勃兴,在()年美国实行“退款兴学”政策后留美潮流逐渐兴起。 正确答案:A 2.(4分)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正确答案:C 3.(4分)在清末新政的激励下,近代留学教育在进入20世纪后骤然勃兴,首先是在()年前后形成了规模盛大的留日高潮。 正确答案:C 4.(4.5分)《师说》从师与道、()、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 正确答案:B 5.(4.5分)明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有许多新发展,如放松了学生入学资格的限制,根据学生的不同来源,分为举监、()、廕监、例监等。 正确答案:A 6.(4.5分)下列不属于太学生按三舍法等差分隶得是: 正确答案:B 7.(4.5分)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先后出现过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有: 正确答案:A 二. 判断题 答题要求: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8.(2分)清末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厘订教育宗旨——1905年正式批准成立学部;1906年学部拟订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文、尚实”。 正确答案:错误 9.(2分)王安石写下了著名的《师说》。 正确答案:错误 10.(2分)六艺教育起源于商代。 正确答案:错误 11.(2分)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 正确答案:正确 12.(2分)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 正确答案:正确 13.(2分)朱熹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明明德”,以实现“明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 正确答案:正确 14.(2分)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正确答案:正确 15.(2分)汉代三大文教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 正确答案:正确 16.(2分)《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 正确答案:正确 17.(2分)董仲舒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以造就封建社会的所谓“圣人”。 正确答案:错误 18.(2分)三舍法降低了学校的教育地位,加强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正确答案:错误 19.(2分)“小学”与“大学”的教育内容注意到了从儿童和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心理规律来考虑教育阶段的划分。 正确答案:正确 20.(2分)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21.(2分)朱熹教育原则与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居敬穷理”、“学思力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 正确答案:正确 22.(2分)明朝的官学制度有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成的制度。 正确答案:正确 23.(2分)192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新的教育宗旨,即“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正确答案:错误 24.(2分)三舍法弱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正确答案:错误 25.(2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 正确答案:正确 26.(2分)明朝的官学制度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相衔接的学制系统。 正确答案:错误 27.(2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体现了关于四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正确答案:正确 28.(2分)1911年蔡元培在孙中山等人的支持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正确答案:错误 29.(2分)朱熹认为小学阶段的任务是“教理”,大学阶段的任务是“教事”。 正确答案:错误 30.(2分)汉代三大文教政策是董仲舒提出的。 正确答案:正确 31.(2分)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 正确答案:正确 32.(2分)清末教育建立学制系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35fc88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5.html